《寻味》:生命的味蕾里藏着家国情深
《活着》里的家国情怀,让我感慨万分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读书心得分享#
《寻味》供图/北京市文联
◎宋宝珍
在话剧舞台上,一部作品能够深入人心,往往不仅在于情节曲折、故事奇特,更在于生动形象背后所承载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厚度。由北京市文联、全总文工团、北京市台办联合出品,剧作家龚应恬和导演李宗熹联合编剧的话剧《寻味》,汇集了两岸众多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创造了这部意味深婉、令人动容、感人至深的优秀作品。
此剧以一碗牛肉面的寻味之旅展开叙事,以一个家庭五代人跨越七十年的亲情故事,展现了海峡两岸同胞历经沧桑、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
母亲的味道,家乡的气息
《寻味》是一部关于寻味、寻亲、寻根的话剧,也是一部追寻亲情所在和生命属性的有意味的话剧。它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海峡两岸从隔绝到交流的现实中,通过李金标一家五代人的命运沉浮,勾勒出两岸人民对亲情的渴望与守护。
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李金标,年轻时被抓丁入伍,后来随着国民党军队来到台湾,从此与母亲和家乡天各一方。在台湾的日子,他日夜思念大陆的母亲,盼望有朝一日能母子团圆,吃上一碗母亲亲手煮的牛肉面。家乡的味道镌刻了记忆,他学着母亲的样子自己做牛肉面,并且开了一家牛肉面馆维持生计,在台湾娶妻生子。他给母亲写下一封封书信,尽管无法寄出,但他还是照写不误。直到两岸“三通”,母亲收到了他的一大堆信,在对儿子回家的期盼中,母亲溘然长逝。李金标回到了母亲住过的小院,却再不能见母亲一面。他决定留下来,守着这个家,守住母亲经营过的面馆,还有家乡的气息。在北京表妹小茹的帮助下,他的台湾牛肉面馆正式开张,他试图用一碗碗牛肉面来慰藉自己那颗漂泊的心。他的儿孙们也在北京胡同里扎下了根,继续传承、守护着家的味道。
剧中,李金标一家与北京胡同里的邻里之间发生了许多温馨感人的故事。他们彼此扶持、相濡以沫,这些情节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更凸显了两岸同胞之间相融相通的深厚情义。
生活的真情,人性的温度
《寻味》的叙事结构独特,人物关系复杂而又温暖感人。该剧采用了多时空、流动性的叙事方式,通过北京和台湾两个空间的设置,以及过去和现在两条时间线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延伸感、生命的交互感和现实的共通性。李金标作为全剧的灵魂人物,他的命运和处境成为叙事的焦点。他与母亲李王氏情深似海、与儿子光启父慈子孝、与儿媳淑萍和谐相处,构成剧中动人的情感线索。
光启作为李金标的儿子,他在剧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角色。他按照父亲的愿望,努力将牛肉面手艺发扬光大,又肩负起了照顾家庭、传承亲情的重任。他与妻子淑萍之间恩爱有加、与父亲之间情感深厚,为全剧增添了平凡家庭的温馨色彩。淑萍作为台湾媳妇,因为丈夫守着父亲,她便守着丈夫,毅然决定全家人留在北京。她的性格柔中带刚,适应性强,不仅在家庭和生意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完全融入了新环境和新式大家庭。她与邻里们斗智斗勇,尽显聪明,以真诚相待化解误会,与大家荣辱与共,这些都展现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话剧《寻味》中的北京人小茹是李金标的表妹,这一身份设定使她在剧中成为连接两岸亲情的重要纽带。小茹性格直率豪爽,刀子嘴豆腐心,对于亲姨李王氏,她承担了养老送终的责任,表弟李金标回京居住,她不遗余力进行帮扶。尽管她不喜欢台湾牛肉面的味道,也没奈何女儿与名为姑侄、实际上并无血缘关系的李家孙子的婚姻,但这并不妨碍两家走得越来越近,最终成为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当李金标无法证明身份,不能得到房产时,她想尽办法,解决难题;当她与李家在同一屋檐下做牛肉面时,坚持各占各地,各有各味,绝不含糊。直到有一天,两种汤料被混作一处,李金标才尝出了母亲的牛肉面的滋味。《寻味》中的北京人小茹是一个性格鲜明、情感丰富的角色。小茹古道热肠,快人快语,她的这种性格让她与周围人的关系充满了喜剧性,促进了人物之间的碰撞、误会、沟通和理解。她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剧情的层次和内涵,也深化了主题,强化了两岸同胞的亲情。
此外,剧中还穿插了许多其他角色,如北京胡同里的老街坊们等。他们虽然戏份不多,却为全剧增色不少。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性的温度。
含蓄的诗意,生动的象征
《寻味》在浓郁的亲情之中,表现了含蓄蕴藉的诗意和充满意味的象征。李金标的母亲,虽然从未在舞台上正面出现,但她却通过一封封家书、一碗碗牛肉面,成为全剧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存在。她的形象不仅代表了无数思念故乡的国民党老兵的母亲形象,更寄托了两岸人民对祖国完全统一的深切期盼。
李金标的身份原来是战争遗孤,一个人缩在街角处,饥寒交迫,幸好遇到李王氏把他领回家里,给他煮了一碗面吃,他才逃过生死一劫。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不舍不弃。在离开母亲的日子里,他将漫长的岁月煮成了品咂回味的汤底,一碗老汤,几多牵念;他把思念的话语化成了心血的滴沥,几张信笺,纸短情长。李家孙子明维与小茹的女儿婷婷,通过两岸的书信了解彼此,他们成为邻居之后,情窦初开之时,仍是鸿雁传书,将一腔心事付诸纸笔。他们相爱、结婚、生子、工作;在忙忙碌碌中,却疏离了彼此。还是家里那一碗老汤,让他们又找回了爱的包容和温暖的日子。
李金标执意要回到家乡,因为这里有母亲的味道。长久的黍离之悲、归来后母亲的离世,让他深受打击,他变得迷迷怔怔,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对于眼前的事情他常常认不清,对于久远的记忆他却刻骨铭心。在精神恍惚之时,他爬上了高高的人行天桥,他的思绪又飘回到青春时期,他以为自己是在开往台湾的轮船上,看着家乡渐行渐远,他痛心疾首,他非要跳下去,哪怕置身于大海,他也要游回到母亲身边。在一个饱受思念之苦、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心里,历史和现实交错叠印在一起。邻居们赶来,围在他的身边,告诉他大船已经转向,正在驶往家乡。这场戏意象生动,很有人性内涵和情感张力,令人动容;同时它也是大历史中小人物令人感慨的命运的缩影,是基于现实又升华为诗意的意义空间。
内敛的表演,巧妙的舞台
此剧有意识地摒弃热闹、火爆的舞台气氛的营造,遵循现实主义戏剧的原则,注重生活的真实和细节的刻画,努力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毋庸置疑,这是一部以情感表达见长的话剧,但是编导却有意回避了大幅度的动作和夸张煽情的表演,采用了内敛节制的手法,通过细腻入微的细节和人物内心的情感来打动观众。那种人生的味道、命运的味道自然而然地生发开来,由着人们沉浸其中,去琢磨,去品味。
《寻味》的舞台设计运用了旋转运动方式和光区切分技术,将岁月流逝融入时空变换之中,丰富了舞台空间和场景调度。其“双环式转台”的运用,动中有静,动静相宜,巧妙地表现了两岸关系的深层内涵和人物内心的情感波澜。
总之,《寻味》是一部充满温情与感喟的话剧作品。如果母爱有味道,如果故乡有味道,如果历史有味道,如果文化有味道,那一定是经由岁月沉淀、历经风雨冲刷、苦辣酸甜兼备的人间至味。
(本文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北京市文联特约评论家)
责任编辑:
网址:《寻味》:生命的味蕾里藏着家国情深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44979
相关内容
和《寻味》一起寻味“家的味道”《世界在走,我坐着》:文字里的家国情怀
探班|追寻家的味道 李宗熹、曾黎、李志希舞台浓情《寻味》
品“山珍” 尝“河鲜” 《三餐四季》寻味荆楚
痴迷又帅气的情深男子——行止,真是爱到心坎里了!
专访叶立群:诗歌中彰显美与家国情怀
《三餐四季》寻味浙江 尝“鲜”衢州、台州特色美食
剪纸的镂空里藏着“守艺人”的别样情怀
后来小夭发现了大肚娃娃的秘密,冰晶球里藏着相柳说出口的爱意
一部可歌可泣的父辈家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