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实三虚:《三国演义》中改变历史人物死亡的几种情况

发布时间:2024-07-18 10:00

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生活知识# #历史#

众所周知,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鸿篇巨著。《三国演义》绝大部分的故事情节都是以史书记载为依据的,有“七分实、三分虚”的评价。不过《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文学小说,相比较史书的记载还是有不少虚构的。

老话说“生死事大”,不过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小说中改变了很多历史人物的死亡情况。下面本鬼就简单地概括一下小说《三国演义》中改变历史人物死亡的几种情况,供各位读者一观

第一种:成为主要人物的经验值

这种情况的代表人物为麹义。根据史书记载,麹义精通羌族的战法,统帅精锐,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是袁绍初期麾下的头号大将。后来居功自傲的麹义被外宽内忌的袁绍所杀,整个袁绍集团的军事实力遭到了很大打击。

但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麹义之死是:“麴义马到,先斩执旗将,把绣旗砍倒。公孙瓒见砍倒绣旗,回马下桥而走。麴义引军直冲到后军,正撞着赵云,挺枪跃马,直取麴义。战不数合,一枪刺麴义于马下。”完全成为赵云初次登场的经验值。

第二种:照顾读者的感情

代表人物就是害死关羽、张飞的潘璋、马忠、糜芳、傅士仁等人。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些人都是因病而死,其中潘璋更是活到了孙权称帝后。但是以蜀汉为主角的《三国演义》为了照顾读者的感情,让这些人都死在蜀汉复仇者的手中。

第三种:出于作者立场的倾向

代表人物就是王朗王司徒。根据史书记载,王朗是在诸葛武侯第一次北伐前因病而死。但《三国演义》看不惯王朗这种“二臣贼子”,让其死于诸葛武侯的痛骂之下。类似的还有张辽、徐晃,在史书中都是善终的,但在小说里都是战死的。

第四种:为充实人物而延长寿命

代表人物就是太史慈、黄忠、马超等人。根据史书记载,太史慈在赤壁之战前就因病去世,但小说将太史慈的死亡时间改在赤壁之战后的合肥之战。黄忠在刘备称帝前就因病去世,小说则把黄忠改成在征伐东吴的时候战死于疆场之上。

最有意思的是马超。根据史书记载,在刘备称帝后的第二年,也就是章武二年(222年),马超因病去世。可是罗贯中觉得蜀汉人才实在太过凋零了,总得给诸葛亮留个重要帮手。因此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马超活到了七擒孟获之后。

责任编辑:

网址:七实三虚:《三国演义》中改变历史人物死亡的几种情况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32552

相关内容

七实三虚:《三国演义》中改变历史人物死亡的几种情况
从此事可知,王司徒在《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并不冤枉
未卜先知?《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为何说诸葛亮“不得其时”?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何很多人觉得“烂尾”了?
曹操帐下五子良将的真实结局如何?与《三国演义》的记载有无出入
罗贯中是不是搞错了什么?评点三国演义中的那些少年小将
经典源远 义理流长——《三国演义》版本与文化价值谈
七斋这次将开启全新的旅程 再次相遇则是三载之后竟然好笑又好虐
三国演义中的文聘投降曹操后就不知所踪了,原来他依旧在建功立业
《水浒传》中那个偷喝御酒,敢穿龙袍的阮小七为什么不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