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遗作《我们八月见》:有的人看乐子,有的人在照镜子

发布时间:2024-04-17 22:15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一直在说“我要去洗手间”,但实际上却没去洗手间?因为他们知道那里有镜子。 #生活乐趣# #幽默段子#

原标题:马尔克斯遗作《我们八月见》:有的人看乐子,有的人在照镜子

2014年4月17日,诺奖作家马尔克斯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如今10年过去,他生前写下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们八月见》,终于公诸于世。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中年女子,看似婚姻美满,家庭安稳,实则早已厌倦了生活的平淡。

终于有一天,她按捺不住内心的躁动,去一个小岛上邂逅不同的男人,开启了一场场艳遇。

透过这个故事,有人仅仅看到了缠绵的爱情,把它当作茶余饭后消遣的乐子;

有人却像是站在了人性的镜子前,从字里行间窥见了自己的孤独和苦闷。

毕竟,人这一辈子,谁不是走着走着,就被一成不变的日子吞噬掉了激情。

工作上没有突破,思维渐渐赶不上后辈;

生活中难得安宁,整天被琐事透支心力;

婚姻里也失去温度,跟伴侣渐渐无话可说……

成年人的世界如同一条漫长的隧道,越往深处走,就越会感受到挥之不去的寂寥。

如果你正在这条隧道中盲目挣扎,翻开这本《我们八月见》,或许就能看到尽头处的微光。

1

平淡的生活,像流水也像刀子

亦舒说: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这就是成功。

《我们八月见》的主人公安娜,恰恰过着这种令人艳羡的生活。

46岁的安娜出身于书香世家,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音乐学校的校长。

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大学就读文学艺术专业,多年保持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大学还没毕业,她就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初恋,对方是音乐老师,业余时间也去沙龙演奏。

他们育有一儿一女,儿子22岁就成为国家交响乐队首席大提琴手,女儿也天赋异禀,能靠听觉学会任何乐器。

然而,看似安稳又幸福的安娜,却常常苦笑着抱怨:不过是把垃圾藏在了地毯下面而已。

婚后27年来,安娜每天都在同一时间作息、阅读,偶尔和朋友出门,或者陪丈夫参加聚会。

生活如流水般绵绵不断,看似没有波澜起伏,却在安娜心头留下一阵阵钝痛。

结婚的时间久了,她和丈夫之间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相处模式。

两人发生分歧时,丈夫只会一味逃避,不是找借口出门,就是视而不见地躲进书房。

有朋友告诉安娜,她的丈夫似乎喜欢借着音乐老师的身份,与女学生们调情。

安娜却生怕打破婚姻的平静,干脆掩耳盗铃般地与朋友绝交,假装从未听过这件事。

孩子渐渐长大后,跟她的感情也越来越疏离。

儿子忙着在世界各地演出,很少主动跟家里联系;未成年的女儿叛逆任性,一天到晚跟男友鬼混。

有一回,女儿夜不归宿,安娜担心了一整夜,第二天将女儿大骂了一顿。

丈夫回到家,看见安娜正浑身发抖,泪流不止,却连她哭泣的原因都不问。

为了维持所谓的岁月静好,安娜只能硬生生地咽下委屈,主动向丈夫和女儿示好。

这样的场景一次次重复,消磨掉了安娜对生活的激情,也令她感到无比压抑。

但她根本来不及思考和改变,就被生活无情地推入了下一轮循环。

想起村上春树在《眠》中的感慨:

“每天差不多都是相同的重复。昨天和前天颠倒顺序,也没有任何不便。我不时想,这叫什么人生啊!”

其实,人人都是大千世界里的沧海一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裹挟,被鸡零狗碎的琐事缠身。

回望我们一路走来的生活轨迹,如同机械而死板的流水线,从上学、工作,再到结婚、生子……

哪怕偶尔有片刻的兴奋与激情,短暂灿烂过后,就只剩下庸碌的重复、漫长的无聊与无处寄托的孤独。

渐渐地,你疲惫了,也麻木了,任由停不下的岁月,在自己身上刻下皱纹与伤痕。

这或许就是成年人的悲哀,会被日子的寡淡与枯燥,慢慢模糊掉心中所有的期待。

人生就像是一座迷宫,你明明在奋力向前奔跑,却被一堵堵高墙紧紧围困其中。

直到精疲力竭,你也依旧找不到出口,只能在茫然与失落中无助徘徊。

2

越是追逐外在刺激,内在反而越会空虚

安娜38岁那年,经历了母亲去世的悲痛。

母亲生前留下遗愿,坚持要葬在一个偏远的小岛上。

她只好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独自乘坐4个小时的轮渡抵达小岛,然后在那里度过一天一夜。

母亲逝世第八年,她照例重复颠簸的旅程,来到一处破败的墓地,将一束鲜花放在母亲坟前。

随后,她像往常一样住进酒店,在楼下的酒吧点了餐,准备吃完回房间阅读小说。

没想到,酒吧里正在演奏她喜欢的音乐,她听得心潮澎湃,久久不愿离去。

为了多待一会儿,在外一向清醒自持的她,冲动地为自己点了一杯酒。

喝下第一口酒后,她顿时感受到了愉悦的眩晕感,很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此时,她注意到,对面桌上的一位陌生男子,正用灼热的目光打量自己。

她不知哪来的勇气,大大方方地迎上了对方的注视,并向对方点头微笑。

男人见状,立即兴奋地走过来请她喝酒,两人一直喝到了酒吧打烊。

在酒精的刺激下,她愈发轻佻大胆,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们一起上楼?”

一时兴起的念头,令她自己吓了一跳,但她顾不上想太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火热的夜晚中。

第二天一大早,她仍沉浸在释放自我的快感中,男人却已不告而别,还给她留下20美元。

那张钞票,像是一团炙热的炭火,燃起了她心中的愤怒,也勾起了她深藏的欲念。

一阵羞耻感过后,她心想:这不正是自己期待已久的刺激吗?

她厌倦了平淡与重复,需要冒险,需要意外,需要用横冲直撞来确认自己的存在。

自那以后,她比以往更加迫切地盼望着八月十六日的到来。

每年时间一到,她便精心打扮自己,住进岛上不同的酒店,约会不同的男人。

她从不问对方的姓名,也不在乎对方的身份,一心沉迷在猎艳的快感中。

可激情过后,她反倒被一种更为猛烈的空虚感紧紧包裹。

情人刚一离开,令人窒息的孤独便再次袭来,她只能不知所措地埋头痛哭。

回到家里,她也像游魂一般心不在焉,一本书也读不进去,还整夜整夜地失眠。

她和丈夫的相处开始变得不自在,交流也越来越少,害怕丈夫提及关于小岛的话题。

她还对丈夫疑神疑鬼,试图证明丈夫也在出轨,并一遍遍逼问丈夫有没有背叛过自己。

有时候外出吃饭,她也恍惚间以为自己看到了约会过的情人,一连几个月都紧张不安,患得患失。

安娜已无法回到原本的平静,但又没勇气追求向往的热闹,只能在生活的泥潭中浮浮沉沉,不断内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

当人意识到身不由己,知道自己的孤独和与世隔绝,他的无助和寂寞就会成为难以忍受的监禁。

于是,有人追逐世俗的喧闹,有人放纵感官的欲望,还有人从刷短视频、打游戏中获取多巴胺,企图从这种监牢中解放出来。

可不管外界的刺激有多强烈、多频繁,也只能换来一时的自我麻痹,和不断升高的心理阈值。

久而久之,你就像是在心中喂养了一只豺狼,时刻被填不满的空虚所折磨。

你给的刺激越多,它的胃口就会越大,体格也越来越强壮,最终迟早会将你一口吞噬。

3

人生的意义,就是与巨大的虚无共处

就这样,四年过去了。

经历了四段艳遇的安娜,再一次登上这座小岛。

如今,她已非常熟悉挑选酒店、精心装扮、物色男伴的流程。

她在酒店大堂转了一圈,没有看到心仪的异性,便悻悻地提早赶到了墓地。

谁知,那里的景象令她大吃一惊。

母亲的坟前,已经摆上了高高隆起的花堆。

她找看守人打听后,得知送花的是一位六十多岁、衣着得体的老先生。

老先生每年不定期前来,给母亲的坟墓铺满鲜花,并久久地注视着墓碑。

安娜思前想后,不断搜寻记忆,拼接出了一个大致的真相:

原来,母亲在去世之前的六年里,也曾一次次怀着激情,到这座岛上与情人约会。

惊讶之余,她恍然顿悟:不知不觉间,自己竟和母亲拥有了类似的经历,重复了同样的放纵。

所谓的意外、惊喜、刺激,不过都是漫长生命旅程中的一场轮回。

她再度回到酒店,心情却与来时大不相同,一下子对逐渐成为惯例的露水情缘兴趣全无。

内心不再躁动后,她也突然发觉一时的寂寞、漫长的平淡似乎没有那么可怕。

于是,她放弃了在他人身上寻找乐子,独自在楼下的酒吧里静静地聆听音乐。

这时候,有个年轻男人走过来,不停地邀她跳舞、喝酒,对她纠缠不休。

见她态度冷淡,男人直切主题:“允许我陪陪你吧,谁都不该独自忍受这样美妙的夜晚。”

她却坚定地回绝道:“到了我这个年纪,所有女人都是孤独的。”

第二天,她去给母亲办理了迁坟手续,准备带着母亲的遗骨踏上归途。

打开棺材后,她从母亲的遗骨中,隐约看到了自己的模样。

母亲仿佛正注视她,为她哭泣,提醒她摆脱虚无的欢愉,回归真实的生活。

于是,她最后一次回望了一眼过去,告别了那些荒唐的夜晚,也告别了那些缥缈的热闹。

她终于明白,人总归是要向前看的,要学会接受遗憾与不甘,享受孤独与枯燥。

罗翔说过:“人生不过是片刻的欢愉,片刻的痛苦。剩下的就是似水流年的虚无。”

生命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注定要从澎湃归于安宁,由绚烂走向暗淡。

一切内在情绪的激荡都会过去,一切外界环境的喧嚣也终会消隐。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淡的缝隙里,捕捉到快乐的风影;从孤独的碎片中,拼凑出内心的宁静。

尽量让自己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用心感受每一个当下,再乏味的日子也能生出情趣。

有人说,书名《我们八月见》,指的不只是安娜想见已经逝去的母亲、形形色色的情人,更是想见平淡生活之外的惊喜。

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像安娜一样,不愿接受两点一线的寡淡,日复一日的琐碎,渴望活得轰轰烈烈。

但就像白岩松所说:“生活中只有5%比较精彩,也只有5%比较痛苦,另外的90%都是在平淡中度过。”

人生是一趟没有归途的旅程,从你眼前掠过的风景无法复原,在你心中掀起的涟漪也瞬息即逝,唯有平淡与重复是生命的永恒。

而适应无聊,享受寂寞,也是一个人不断丰满精神世界、强大灵魂力量的过程。

当你的视角变得开阔,即使面对同样的日常,你也能发现细微处的小确幸;

当你的内心安宁下来,就算偶尔一个人落单,你也能自在享受独处的清欢。

点个赞吧 ,愿你超越时间,超越孤独,与生命的平凡和解。

作者:洞见·许朝暮

责任编辑:

网址:马尔克斯遗作《我们八月见》:有的人看乐子,有的人在照镜子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2309

相关内容

马尔克斯遗作《我们八月见》:有的人看乐子,有的人在照镜子
马尔克斯遗作《我们八月见》尘封十年终面世
南都书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遗作《我们八月见》面世
《我们八月见》,最好永不见
马尔克斯去世近10年后,两儿子决定出版其生前明确表示“必须销毁的作品”
澎湃新闻社论:短视频时代,我们为何还要读书
黄子韬徐艺洋公布恋情后,我最大的乐子就是看每个相关帖子下面的评论…
读这本书里的故事,就像照镜子
李玟遗作上线,致敬妈妈的偶像猫王向全世界安利吴清功李玟遗作将公开
跟着这位可爱的大哥找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