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坚持非遗传承,他用鱼拓技艺让鱼儿“游”在纸上

发布时间:2024-04-02 13:00

在河边钓鱼,等待鱼儿上钩时的乐趣。 #生活乐趣# #自然风光#

原标题:69岁坚持非遗传承,他用鱼拓技艺让鱼儿“游”在纸上

今年69岁的胡守庆,是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鱼拓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年前,担任外交官的他在一次画展中偶然与鱼拓结缘,从此走上了悉心探索和钻研鱼拓的道路。20年来,胡守庆让上百种鱼类“游”进了拓画中,也在传承与创新中,让鱼拓“游”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结缘:国外逛画展偶遇精美鱼拓

走进胡守庆的家中,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鲜活而又灵动的鱼拓画作。其中,一幅名为“鸿运当头”的作品格外惹人注目。画中一条长约123厘米的红宝石鱼“跃”然纸上,鱼身饱满,鱼鳍、鱼鳞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湛蓝色的眼睛栩栩如生,不管站在哪个角度,都感觉鱼的眼睛像是在看着你,令人颇感奇妙。

“这是我在三亚见到的一条红宝石鱼,足足有66斤重,非常难得,我就用鱼拓的方式把它留存了下来。”提起鱼拓,曾担任外交官的胡守庆打开了话匣子。“鱼拓分为两种,一种叫直接鱼拓,就是把颜料刷在鱼身上,然后覆盖上宣纸,经过按压出现图形。另一种叫间接鱼拓,是在鱼身上先覆盖上纸,再用拓包蘸上不同的颜色,在纸上拓印。我们圈内常用的是直接鱼拓的方法。”胡守庆说,20年前,他还在国外工作的时候,偶然在一次画展中看到了各种精美的鱼拓作品,当场便被这项艺术独特的魅力折服了。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父亲去垂钓,偶尔能看到父亲将钓来的鱼用墨汁等颜料拓印下来,贴在窗户上留作纪念,寓意‘年年有余’,但当时我不知道这其实就是鱼拓。”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胡守庆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喜欢钓鱼和养鱼,所以见到精美的鱼拓作品时,也激起了他想要研究和探索这门技艺的兴趣。

“当时鱼拓艺术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十分繁荣,但在我国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实际上,鱼拓起源于我国宋朝,是一项古老而传统的技艺,与碑拓、植物拓同源。”胡守庆说,看到国内在鱼拓这一领域还是有所欠缺的,他就想着自己能否做点什么,把这项中国古老的文化技艺发扬和传承下去。

钻研:自学摸索鱼拓门道和学问

采访中,胡守庆颇有兴致地当场为记者演示了鱼拓的整个过程。这次鱼拓的主角是一条从市场买来的锦鲤。“制作鱼拓所用的鱼,都需要先经过清洗,去除鱼身上的黏液和血水后再擦干备用。”胡守庆说着,将准备好的鱼放置在一块蓝色的垫板上,先用纸片垫在鱼鳍和鱼尾下,又用橡皮泥固定了鱼嘴的位置,随后便开始准备颜料。金色、红色、白色颜料调和后,胡守庆仔仔细细地在鱼身上涂满颜色,使这三种颜色在鱼身上渐变似地融为一体。随后,胡守庆拿出准备好的宣纸,轻轻盖在鱼身上,用手把涂完颜料的鱼印在画纸上。片刻后,画纸揭开,一条金红色的鲤鱼跃然纸上,鱼的形状十分完整,片片鱼鳞也清晰可见。由于凹陷的鱼眼不能拓印下来,所以最后一步就是用画笔为鱼“点睛”。画上鱼眼后,这条鱼看起来便活灵活现了。

别看胡守庆现在操作得游刃有余,最初尝试时,也走了不少弯路。“那个时候,在中国从事鱼拓绘画的人寥寥无几,我基本是靠自学,在摸索中前进。”胡守庆说,在鱼身上涂颜料,再用纸把鱼印出来,很多人觉得无非就是拓个形状,是件很简单的事儿,他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后来才发现里面其实藏着很多学问和讲究。 “想把鱼拓画好,气候、温度、湿度、用的纸材、技法的熟练程度等每项因素都很重要。还有使用的丙烯颜料干的速度很快,因此我们给鱼上色时既要细致、均匀,又要讲求速度。”胡守庆说。 最早做鱼拓的时候,胡守庆拓出的鱼鳞总是白的、空的,要不就是颜色不均匀,要不就是褶皱、形状不好看。“从早上9点钟一直到晚上10点钟,拓了一大堆,却一直琢磨不透是为什么,就一直闷着头研究。”经过不断摸索,胡守庆意识到,湿度是影响最终呈现效果的关键,鱼的湿度、颜料的湿度还有环境的湿度,都很重要。过于干燥时,鱼鳞无法很好地被拓印出来;过于潮湿时,鱼鳞又都糊成一团,无法清晰展现层次。 从鱼鳞模糊不清晰,到细小鳞片清晰可见;从晕色过渡不均,到色彩渐变有序;从完成简单的拓印,再到尝试叠拓、滚拓等新技法,无数个日夜的磨练,胡守庆不断精进着自己的技艺。

创新:融古汇今焕发古技新生机

20年来,已有上百种鱼类“游”进了胡守庆的拓画中。他拓的最多的是鲤鱼、鲫鱼、锦鲤,也积累了不少珍稀鱼类拓片,如古老而珍贵的鲟鱼、海洋活化石帆蜥鱼以及红宝石鱼、红尾鸟鱼等。

在传承、发展和创新方面,有绘画功底的胡守庆在传统鱼拓技艺基础上,创新融入了水墨画等元素,更具个人独特风格,也获得了多方的认可。

2011年6月,在中国渔业协会鱼拓专业委员会组织的首届国际鱼拓大赛上,中、日、韩三国100多名一流鱼拓高手汇聚一堂,进行现场鱼拓竞技创作,胡守庆也参与其中。后来胡守庆加入了此次举办活动的组织,先后与国内、国际的鱼拓师在各项比赛中沟通交流、切磋技艺,也屡次获奖。他的作品还被作为礼物送给外国友人,并被中外收藏家所青睐。

2015年11月,胡守庆退休,有了更多闲暇时间专研鱼拓技艺。如今的他已是中国渔业协会鱼拓专业委员会的副秘书长。“目前我国专研鱼拓技艺的人已经从之前的二十几人发展到了几百人,爱好者也来自各行各业。”不断创新钻研的同时,鱼拓爱好者们也更关注鱼拓技艺的传承和推广,将艺术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胡守庆做了一幅《中华鲟拓献冬奥》。两条鲟鱼栩栩如生,仔细看去,鱼身上竟布满了30个活灵活现的小人图案,正在做冰球、滑雪、短道速滑等不同的冬奥运动。目前,这幅《中华鲟拓献冬奥》已被通州区文旅局收藏。 胡守庆住在通州20多年了,这些年,看着运河两岸的环境越来越好,他打心眼里高兴。“那天看到一篇有关‘运河水下森林’的报道,我特别激动,接下来我还准备围绕大运河‘运河巨变’、‘鱼水和谐’等主题,创作大运河鱼拓百米长卷,使非遗项目更好地为现代生活服务。”胡守庆说。

在胡守庆的努力推动下,2022年9月,鱼拓技艺成为通州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1月,胡守庆获得了通州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鱼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传承:让鱼拓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清洗、造型、保湿、上色、覆纸、揭裱、画眼、补鳍、题跋、印章……如今,胡守庆归纳出一套十步拓印法,并不遗余力地传授给愿意学习鱼拓技艺的人,希望让鱼拓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中。在幼儿园、养老院、学校、街道社区、社会单位等地,都能看见他授课和参加展演活动的身影。

今年春节假期,胡守庆参加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非遗艺术市集,他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用鱼作画,体验鱼拓非遗技艺。“当时有一位家长连续两天带着小朋友来看我画画。第一天来的时候,家长告诉我家里养了一年多的小锦鲤正好死了,女儿很伤心,希望能做个鱼拓画留作纪念,我与他约定好,让他将鱼保存好,第二天带来现场,帮他们做了一幅鱼拓画。”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小朋友“留”住曾经的小伙伴,孩子很开心,胡守庆也觉得很有意义。而在胡守庆的带动下,8岁的小孙子胡恒瑞也对鱼拓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令他感到欣慰。

在胡守庆看来,鱼拓有独特的魅力。“每条鱼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没有相机能够记录影像的过去,鱼拓让人们记录下了鱼的千姿百态。中国的渔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用鱼拓的方式来反映中国的渔文化,也能带给人们新的启迪。”这些都激励着我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鱼拓文化,也希望能通过学习和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鱼拓,使这一中国古老技艺发扬光大。”胡守庆说。

责任编辑:

网址:69岁坚持非遗传承,他用鱼拓技艺让鱼儿“游”在纸上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9986

相关内容

69岁坚持非遗传承,他用鱼拓技艺让鱼儿“游”在纸上
鲁山县7名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传承技艺大赛中获奖
冰雪雕技艺非遗传承人张伟洪:让每个来哈尔滨的人将“冰雪记忆”带回家
纸上生花 非遗传承人剪出浓浓“年味儿”
苏州市黄桥街道开展“纸上春秋”非遗活字DIY拓印活动!
​哈巴河县:“夫妻档”匠心传承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90后”天津非遗传承人:让传统宫廷技艺焕新彩
木垒县英格堡乡:传承非遗文化 传情纸上飞花
老街幸福染坊:让非遗保护传承从“进社区”迈向“在社区”
面塑、版画、腐乳制作,多项非遗技艺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