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在福田”线上文学对谈第三期:作家、文学翻译于是谈“翻译背后的故事”
尝试电影配音或翻译,体验从另一种文化角度欣赏电影。 #生活乐趣# #电影#
原标题:“文学在福田”线上文学对谈第三期:作家、文学翻译于是谈“翻译背后的故事”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聂灿
近日,“文学在福田”线上文学对谈第三期开讲。活动邀请作家、文学翻译于是和文学编辑、B站知名读书up主渡边进行了一场以“语言之旅——感受翻译文学的世界之舞”为主题的文学对谈,为读者讲述“翻译背后的那些事”。对谈实况于3月29日在福田区图书馆微信视频号、B站“光明森林club”等平台上线播出。
作家于是从事文学翻译20多年,译作包括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布克奖得主阿特伍德等国外作家的著作三十余部。在对谈中,于是谈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翻译道路的历程。她表示,虽然是对外汉语专业出身,还出版了长篇小说和散文,有了一定的创作经验,但刚开始接触翻译时,还是很慌张的,“因为翻译这件事,是需要经过大量的操练才能上手,所以,我就从儿童文学开始练手。”
在“信、达、雅”这三个翻译标准中,于是认为,信和达是比较重要的,未必翻译成古文式的优雅才叫翻译得好,“说到底,翻译是跟着原文走的,原文是怎么样的,翻译就该做到怎么样。”
在对谈环节中,于是和渡边还就“什么好的译本”深入探讨。在于是看来,不同的译本有不同的魅力,尤其在当下,年轻人的语感已经对比上一代人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经典文学重译,能够让当下更多的年轻人去吸收经典文学。于是建议,经典文学是有不同的解读方式的,年轻人可以尝试去看不同的译本,包括老一代翻译家的译本,从中体会经典为何是经典。
在渡边看来,有一些作家,比如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本身他们的作品就是晦涩和拗口的,译本也未必能很流畅,但不能因此而拒绝他们,这样就拒绝了文学。他还表示,出版圈有一个黑话叫“假滑”,指的是那些貌似读起来很顺滑、但失去原作韵味的译本,“有一个翻译的文本,它特别顺畅,读起来就像读中文一样,你们就要小心了,你们就要注意了,你们就要脑子里面亮起红灯了。”
AI会抢掉译者的饭碗吗?如何看待翻译对创作的帮助?在对谈现场,于是对这些话题也给出了自身的看法。现场读者提问,什么是她坚持翻译的动力,于是表示,翻译这件事会让人进入无人之境,给人非常自律的工作节奏,这是和更讲求灵感的创作很大的不同,“利用翻译能够多看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书,或者比别人早一点看到这本书,对我来讲都是一个很开心的事。”
“文学在福田”系列讲座由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福田区图书馆承办。活动以文学为主线,特邀祝勇、杨扬、魏微、止庵、吴钩、于是、文珍等国内知名作家,以及深受大众喜爱的读书up主,带来主题多样、形式活泼的文学对谈,向读者展示文学的多重魅力。同时,“文学在福田”线上栏目也策划了七期高品质文学对谈,展现高质量的经典阅读为读者赋能、为城市赋能的新姿态,为建设书香福田注入活力,打造高质量的现代化国际化爱阅城区。
责任编辑:
网址:“文学在福田”线上文学对谈第三期:作家、文学翻译于是谈“翻译背后的故事”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9471
相关内容
“文学在福田”线上文学对谈第三期:作家、文学翻译于是谈“翻译背后的故事”文学翻译,成就文学的世界“旅行”(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吴义勤委员建议:借助AI加速网文翻译效率,促进文学IP出海
“象牙塔”内谈文学,走出校园写华章——重庆师范大学开展“文学进校园·作家现场课”
随翻译名家一起领悟文学翻译的真谛 |《斯蒂文森散文翻译与赏析》
作家麦家亮相南国书香节谈文学,“我本身就是由文学组成的”
《倾谈录:深度对话鲁奖作家》,让作家开金口讲文学课
中俄文学交流续写新篇(观象台)
“法国文学经典文库”问世,首批推出20种图书
“文明的驿马”——中俄在文学中遇见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