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过河拆桥,枉杀功臣,军师刘伯温却凭借一首诗保全了性命
明朝的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定都南京,强化中央集权。 #生活知识# #历史#
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刘伯温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程中,君主与大臣之间的利益冲突与矛盾一直是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有许多君王在建国称帝之后,担心曾经追随自己的将士人才的权力过大而威胁自己的地位便会暗生杀心。
一、机智保命,此人不凡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皇帝都做过这种“过河拆桥”的事情,虽然这样显得十分残忍无情,有违仁义道德,但毕竟也是出于自身朝政利益考虑。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他滥杀功臣到了几乎要把所有陪他打下江山的人都赶尽杀绝。
在朱元璋的暴力重罚之下,他的功臣走的走,散的散,其中很多人都没有逃脱被他杀害的命运。然而在朱元璋虎视眈眈的许多人当中,刘伯温却凭借他的机智巧法用一首诗保住了性命,这首诗中“得道多助失道亡”一句更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成为千古名句。能在朱元璋面前逃脱被杀害的命运,我们也不难看出刘伯温的机敏睿智,自然是深谋远虑之人。
二、聪慧机智,与众不同
刘伯温自小就机敏好学,天资聪颖智慧过人,小小年纪便考上秀才,很快就成为了名声在外的神童。再加上他又师出名门,由于他的优秀成绩也十分受到老师的重视与喜爱,还称赞他是世间少有的奇才,自然是前途无量。
这个学霸级别的人物接受了广博的知识学习,从四书五经到儒家经典学说,从天文地理到军事理论刘伯温都深有研究并且样样精通。对于刘伯温接触到的事物,他没有不熟悉的,称得上是文理兼修。刘伯温对于文学也是十分精通,诗文具佳,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三、朝政谋略,样样精通
对于朝堂政事的处理,刘伯温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与见解。学识渊博的刘伯温在元末科举考试一举就考上了进士,被授予县丞的官职。当时的元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正处于社会动荡兵荒马乱之际,人民的生活也是十分黑暗贫苦。但刘伯温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一心想要保障平民生活安定,为民除害除暴安良。
虽然刘伯温最开始只是一个小官,但他却深谋远虑、神机妙算。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十分体恤百姓,深只百姓生活疾苦,为维护百姓利益而打抱不平。他心系百姓的为官举措受到了百姓的肯定与赞赏,名声远扬。
自古官场就存在勾心斗角,为了各自利益而进行无休止的争斗。“身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虽然刘伯温为官期间政绩斐然,但他也没能7逃脱官场斗争的迫害。最终他不得不被迫辞去官职,在表达自己对官场不满的同时,也批判着元朝的腐败不堪。
四、神机妙算,后世诸葛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刘伯温的足智多谋与深谋远虑不属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名声在外,朱元璋自然对他早有耳闻。得知刘伯温辞官隐退的消息,朱元璋也是十分欢喜,心想能够得到刘伯温的帮助,他推翻元朝的反叛斗争便可以增加许多胜算。
虽然说朱元璋只是一个贫苦百姓出生,甚至曾经还当过乞丐,但朱元璋也懂得广泛接纳人才来帮助自己扩充实力。就这样,朱元璋邀请刘伯温作为自己的军事谋臣,为自己出谋划策。得到了刘伯温的帮助,朱元璋也算是如鱼得水,不仅很快就击败了元朝的军队,还广泛收获了民心从而得到支持。
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在军事谋略上十分精通,料事如神。同时刘伯温还十分体恤百姓,制止朱元璋在战争中滥杀无辜。在刘伯温的帮助下,朱元璋屡战不败接连攻破了元朝许多重要城池,直逼元朝大都。没过多久,朱元璋便如愿以偿的使得江山易主,建立了新的朝代,定都应天,国号为大明。
五、劳苦功高反被赶尽杀绝
刘伯温等许多人陪着朱元璋一起打下江山,都是元朝的开国元勋,对于明朝的建立,每一个人都是劳苦功高,功不可没的。但最终却被朱元璋赶尽杀绝,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都与朱元璋之前的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朱元璋祖祖辈辈都是贫苦农民出生,幼时家庭十分贫困,再加上父母早早就离开了人世,朱元璋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为了谋求生计,他曾经在地主家里帮忙放过牛,到寺庙里剃度做过和尚,甚至还流浪当过乞丐……回首他这一路走来也是十分不容易,白手起家经过自己大半辈子的奋斗才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的位置。
登上皇帝位置的朱元璋深知自己经历的艰难,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荣华富贵。因此他也变得生性多疑起来,他十分害怕当年与自己共同打下江山的功臣会妒忌自己的皇位。同时朱元璋也清楚这些功臣的能力,生怕他们总有一天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出于朱元璋极力想要维护自己权力与地位的目的,他便想出了将昔日功臣一网打尽以绝后患,丝毫没有念及到当年他们一起出生入死是情分。于是朱元璋便下令修建了庆功楼,打着庆祝顺利灭元款待功臣的旗号邀请当年所有与他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共同庆祝。但实际上这却是一顿鸿门宴,正在大家开怀畅饮的时候,朱元璋放火烧了整座楼。
六、面对暴君,幸免于难
当时除了刘伯温和徐达二人,其余功臣都葬身火海,无一幸免。可见朱元璋的手段是十分残忍的,对于朱元璋这样的做法,刘伯温也是早就预料到了,因此他才得以幸免于难。但对于剩下的两人,朱元璋也自然会赶尽杀绝,在穷追不舍之下,徐达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朱元璋的残害。
刘伯温见势毅然决定远离朝政,便辞官返乡。朱元璋怎会善罢甘休呢,他暗中派人前往刘伯温的住处想要将他暗杀,没有见到刘伯温的人,反而见到他留下的一首诗:“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 ? 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 ”在朱元璋看到这首诗后,便幡然醒悟,不再追杀刘伯温了。
责任编辑:
网址:朱元璋过河拆桥,枉杀功臣,军师刘伯温却凭借一首诗保全了性命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93483
相关内容
在《甄嬛传》中,他们所求无他,唯愿保全性命而已赵匡胤说出两句诗,四百年间无人续写,朱元璋却大胆续写
赵匡胤作了半首诗,400年间无人敢接,朱元璋:这有何难?我来!
绽放于明朝词坛荒野的一朵野梅——刘伯温的诗词艺术特点
此人被称为文盲皇帝,一生仅写了一首23个字的诗,却名垂千古
他好色、好酒、好赌,却凭一首诗留名青史,李白也没能超越!
时宜担心周生辰,怎料他却捉弄时宜,军师:看不下去了
2024年《歌王》诞生!那英凭借一首《罗刹海市》夺得冠军!
李清照很懒的一首诗,一个“花”字重复了17次,却成为千古名作
苏东坡大笔一挥赠和尚一首诗,却用到了“一丝不挂”,究竟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