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书法被低估了?全国到处有他题字,专家:他的字有文人骨气

发布时间:2023-11-08 01:37

中国的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 #生活知识# #历史#

原标题:郭沫若书法被低估了?全国到处有他题字,专家:他的字有文人骨气

郭沫若书法被低估了?全国到处有他题字,专家:他的字有文人骨气

1999年的时候,《中国书法》评选出“20世纪十大书法家”,入选者除了有实至名归的吴昌硕、于右任,还有争议很大的齐白石、弘一和康有为。有的人认为这份名单有偏见,郑孝胥没有入榜完全是受人品的限制;也有网友指出,有一个人不应该落选,此人就是郭沫若。

郭沫若先生在文学、考古、艺术、历史领域的成就都很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稳坐文艺界头把交椅,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荣宝斋、黄帝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博物馆匾额都是由他题写的。他的字虽不能说冠绝古今,但也已经深入人心。

我们不禁要问,郭沫若的书法到底怎么样?曾有一位书法名家说“我用脚趾头都比他(郭沫若)写得好”,但也有专业人士点评“他的字有文人气节与风骨”,北师大博导瞿林东甚至赞美:“像他这样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学者,二十世纪中国史上没有几人,二十世纪以前亦不多见”。

网上很多人对郭沫若先生抱有偏见,指责他私德有亏,立场上也是一株墙头草,还捏造出鲁迅的所谓“名言”:“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但这绝大多数是假的,私生活问题不放在台面上讨论,但就他的书法来说,不应该被过分低估。

郭沫若的字取法极广,时间跨度也很长。由于是资深甲骨文研究学者,他能从甲骨文中学得自然朴拙的用笔,也能融合历代碑帖,将它们融合为一体,化为己用,这一点就已经胜过绝大多数书法家了。另一方面,他能用理论研究“反哺”书法创作,通过对古文字字形的考察,形成了个性十足的结字特征。

郭沫若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此时大清还没灭亡,他小时候接受的还是传统的四书五经教育,书法也是从“馆阁体”起步,兼习颜真卿、苏轼等人。清末碑学兴盛,十多岁时郭沫若开始临摹汉碑。从此时开始,他的字就有了一个大体的特征:笔画丰腴圆润,用墨饱满,结字宽绰而稍扁,方圆并用。

成年后的郭沫若受所学专业影响,与甲骨文、石鼓文、诅楚文、秦汉刻石、魏碑终日相伴,此时他的书法风格发生了转变,体现在结字更加四面开张、体势疏放,以横取势且内部留白多,笔画更加朴拙粗犷,转折笔画方折增多,粗实刚健、气势雄浑。

晚年时期的郭沫若书写就更加自由了,他临摹“二王”、怀素、米芾、黄庭坚等人墨迹,将帖学用笔的灵活潇洒与碑学笔画的刚健方折融合,形成了“郭体”字。沈鹏就指出“郭沫若先生对米字用功颇深”,观察他题写的“故宫博物院”,飞白连带、沉着痛快,真有几分刷字的畅快感。

大家对郭沫若书法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责任编辑:

网址:郭沫若书法被低估了?全国到处有他题字,专家:他的字有文人骨气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87

相关内容

郭沫若书法被低估了?全国到处有他题字,专家:他的字有文人骨气
此人敢公开叫板郭沫若的书法,齐白石的画,他到底有什么来头?
这4位“大作家”的字,完胜当今“书法家”,引发众人争议
王一博饰演的实际上被大大低估了,他凭借一个简单的行为就让这个角色鲜活起来
他是最著名的“大奸贼”,书法却与苏轼有一拼,盛传900年不衰!
那时候的千古留名这四个字对当时的文人诱惑太大了
有人说他是“丑书鼻祖”,也有人称他为奇才,他的字一般人看不懂
故宫博物院的两次题写,郭沫若的书法真的更胜一筹?老匾水平怎样
弘一法师的书法有多“丑”?著名书法家:我只愿意挂弘一法师的字
孟姜女庙一副“奇对联”,难倒众多才子,郭沫若微微一笑轻松读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