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娱新质生产力②公共文化:新技术新方式提升供给水平
学习新技能或爱好也能提升生活质量 #生活乐趣# #休闲娱乐#
原标题:探寻文娱新质生产力②公共文化:新技术新方式提升供给水平
春意正浓,文艺萌新。
近日,广东省召开文艺精品创作调度推进会,展现广东文艺工作新气象新作为。近年来,广东文艺战线坚持守正创新,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阔步前行,形成了人才辈出、青蓝相继,精品迭出、佳作涌现,品牌突出、声名远播的生动图景。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备受热议的关键词,不仅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亦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强调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文艺领域同样需要新质生产力赋能艺术创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借由广东省文艺精品创作调度推进会召开契机,南都娱乐策划推出《探寻广东文娱新质生产力》系列专题,聚焦广东文娱领域正在涌现的新质生产力,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文艺篇章。
②
公共文化篇
要说时下最热的词,非“新质生产力”莫属。那么,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它对于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哪些启发?
“找到新技术、新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空间。”清华海峡研究院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中心常务副主任庄千飞告诉南都记者,新质生产力,是国家层面希望通过科技和技术创新应用突破来催生新生产力,为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续航注入新动能。
“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目标,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在设施建设、高品质文旅供给、优质IP培育、宣传推广、政策创新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前不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斌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强调要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上谋实策,高水平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文化+”如何做加法?
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云端互联是重要抓手
不久前,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遴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正式公布。广东共有三个案例上榜,分别是广州市从化区“构建文教联动阅读体系 提升城乡青少年精神素养”、深圳市盐田区“高品质智慧书房服务体系:以‘人·书·馆·城’四位一体涵养山海人文栖居地”、惠州市博罗县“村歌唱响新时代:‘一村一歌’激活乡村文化活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显著提升,一大批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对增强文化服务的实效性、精准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三个例子分别代表了不同服务模式,广州市从化区代表的是优化文教合作,引入“流动图书车”融入乡村教育,解决的是城乡青少年阅读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
庄千飞说,这个模式代表了用融合发展的视野,突破旧有传统行业的壁垒,“原先图书空间很传统,偏静态,当图书流动起来,走出去关照关爱儿童青少年,它的公共文化价值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星星画室”以美术教学培养孤独症儿童思维能力。
据悉,从2020年开始,从化区通过“图书馆+社会机构”融合共创,推出公益品牌活动“星星画室”,以美术教学培养孤独症儿童思维能力,目前已惠及近50个“星星孩子”家庭。“星星画室”已连续两年被广州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评为优秀项目。广东全省已有57个图书馆、文化馆、3538个服务点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以社会化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正推动广东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深圳盐田灯塔图书馆。
而深圳市盐田区“高品质智慧书房服务体系”则依托于矗立在“中国最美海岸线”上的“灯塔图书馆”构建而成。推开窗户,无边的海景收进书房。“灯塔”里满载知识“火种”,温暖着无数读者的心。使得“灯塔图书馆”成为风靡深圳的“网红阅读打卡地”。落成两年多以来,图书馆已累计接待读者超过32万人次。每年到访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邂逅、灯塔、遇见、春天海……区内10家名字各有诗意的智慧书房,与“梅沙踏浪”“梧桐烟云”“一街两制”等鹏城风景胜地融为一体。
以新破旧,以新复旧,再造一个新未来!当前的广东,无论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繁华都市,还是辽阔静谧的乡土田园,类似“灯塔图书馆”这样的“文化微地标”可谓星罗棋布。目前,广东全省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50个、文化馆144个,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历史性全覆盖。2000多家“粤书吧”“粤文坊”等新型文化空间,遍布南粤城乡,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一座不足百平方的小书屋可以有诗有酒有远方,也可以点亮一方天地;一个歇脚的凉亭可以是茶话会,也可以是乐坊,还可以是百姓欢歌的舞台……
除此之外,如果要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提出的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建设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能力同样重要。广东省人大代表、东莞市文化馆馆长、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晓丽表示,长期以来,广东公共文化服务整体走在全国前列,有条件、有能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同样走在全国前列甚至引领发展。立足新征程,广东应加快打造“广东公共文化云”一站式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全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
据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广东正在全力打造“公共文化云”平台,利用数字化集约集散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公共文化供给更容易被看见、被获得,让百姓需要更容易得到满足。
“公共文化+”如何做乘法?
文化资源是核心要素,“共同体”是破题关键
惠州市博罗县“村歌唱响新时代:‘一村一歌’激活乡村文化活力”项目则代表了广东如何盘活本土文化资源的一个实践探索。
广东地处岭南之地,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等都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富矿。放眼自然,河网密布、海河互通,具有丰富的绿美生态资源,这些都是美丽中国的资源支撑,也是文艺创作的素材宝库;纵观历史,抬眼见青砖房,低头见麻石路,广彩、广绣等非遗星罗密布掩映于城市角角落落……
“郭外东江奔入海,观背开心迎客来……”早春三月,惠州博罗县观背村繁花盛开,游人络绎不绝。位于村口的观背书吧里,传来了村民哼唱的村歌,一首《观背开心迎客来》吸引来了不少游客驻足围观。
博罗是“岭南四大古县”之一,也是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的交融地。类似《观背开心迎客来》的村歌,在博罗县已有将近200首。从2019年起,博罗县创新开展“村歌唱响新时代”一村一歌乡村文化建设工程,文艺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创作出独具地域特色的“村歌”,一首首带着泥土芬芳、浸染时代气息的村歌,成为培育文明乡风的生动载体。公共文化服务润物细无声,使得村风大变样,村民们更有热心,更讲礼貌,村里的凝聚力和责任感也越来越强了。
鉴于百姓需求旺盛,以文化育人效果明显,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和价值升级越来越重要。庄千飞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经济向前攀升愈加关注“好不好”“优不优”“精不精”等问题,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开放思路,用新方式引进并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好产品、好项目。
1月11日至13日,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现场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在开幕交流会议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红现场发布了《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指南》,阐明了“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等相关概念,提出从推动社会参与、横向整合、纵向联动、智慧赋能、区域协调、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等七方面着力推动共同体建设,并就共同体建设提出了前瞻性的机制探索建议。
优化公共文化空间、提升文化服务品质,凝心聚力、有的放矢是关键。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陈彬斌说,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不仅要优化存量,更要注重做大增量,是公共文化领域深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的又一个创新举措。
相关专家认为,广东样板助益有效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过程中的结构性力量,推动公共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深刻实践,可为全国提供实践借鉴与理论研究价值,具有引领作用。
“公共文化+”如何做除法?
共享共增是核心目标,文化配送是实现路径
有了加法和乘法,相当于夯实了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的地基,如何借助公共文化服务,融入政府和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还需要善于做除法,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地基建好了,实实在在解决了哪些问题?人民群众人均获得情况如何?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李斌介绍,“公共文化服务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要聚焦服务效能、创新治理模式,更要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政府和社会关切热点,实现功能再造和价值重塑。”
“羊城之夏基层社区文化节”点亮基层社区文化新活力。
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在全市开展“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着力推动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联盟、体系和联合体深度合作、协同发展体系;再借助数字化力量,努力构建一个协同发展的“公共文化云平台”,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常态化展示、开放式供需的数字平台,支持专业院团、文化企业、民间文化机构和个人作为“文化供给主体”上线,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开放式中央厨房”,实现全数字化流程管理。
如此双管齐下,力促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升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广州经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策划“向美而行”公共文化产品配送服务等“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标杆项目,依据全市公共文化总分馆服务网络,建立集需求采集、展示评价、采购配送、监督管理、反馈互动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平台,再根据百姓点单,多方社会力量合力买单的方式来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文化配送服务。
该负责人说,以市文化馆为例,去年他们集聚广州酒家等社会力量,分别于中秋和春节这个两个传统节日期间,策划了两场”穿粤记““寻味纪“活动,均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反响,收获市民好评如潮。
据悉,今年春节活动,广州市全民艺术普及联盟、花城市民文化空间等多家单位为广大市民带来了各类文化大礼包和别样的文化体验,为广府年俗文化注入了很多新的文化火花。
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
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是支撑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力量代表,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型发展的获益方代表。去年6月份,“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揭牌仪式暨专题研讨会在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举办,“广州乡村文化振兴讲习所”项目基地正式落户白云区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希望通过全面提升乡村文化治理能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筑牢文化根基,实现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该项目合作方广州心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强表示,新质生产力虽然是一个新概念,但广州乃至广东在公共文化领域,一直在锐意创新,建云平台、优服务,聚社会力量、拓发展圈子,其实就是想尽办法通过提升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效率和文化要素优质供给率,盘活存量资源,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引擎和新活力,让百姓可以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创共融新增长,这刚好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相吻相合。
记者观察
谈“新质生产力”谈科技硬件,也要谈服务软件和文化软实力。记者观察发现,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一张靓丽的名片,不仅供给更多,抓手更多,而且服务更多元,品质更高,最重要的是,公共文化要素的凝聚力更强,人才结构更优质,科技的含金量更高,增长值以及增长极都在稳步增强中……这些无不策应着“新质生产力”这个热点话题。
广东当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算法至关重要。
据悉,围绕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广东利用粤文化亮点,精心打造了一批文艺精品、创建一批口碑俱佳的文艺品牌。除此之外,广东还不断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从“均衡化、品质化、数字化”发力,紧紧围绕文化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推动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建设。
可以说,得益于善做加法和乘法,广东公共文化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最终无论是除以人口数量与城市个数,所得到的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指数都是相当可喜、可观的。
采写:南都记者 吴凤思
责任编辑:
网址:探寻文娱新质生产力②公共文化:新技术新方式提升供给水平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8360
相关内容
探寻文娱新质生产力②公共文化:新技术新方式提升供给水平中国多地作家齐聚重庆 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传承
智库 · 悦读 | 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首部专门研究新质生产力的专著在京出版发布
《大健康工程与医疗新质生产力》在上海书展首发
朝气扑面!纪录片《向前奔跑的青春》绘就“新质生产力”具象图景
网络文学,彰显蓬勃的文化生产力
“艺术半壁-通惠河畔公共艺术季”启动,用艺术打造户外美术馆
公共 | 探寻文明足迹 坚定文化自信
以质取胜跃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