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客及时归”:鲍少游艺术馆在省图设立
在图书馆借阅图书后,应及时归还,以免影响其他读者。 #生活常识# #图书阅读#
原标题:“诗客及时归”:鲍少游艺术馆在省图设立
鲍少游作品《长恨歌诗意——金屋装成娇侍夜》。
1949年,鲍少游在其牡丹画展上与张大千(左)、高剑父(中)合影。
鲍少游艺术馆现场复原的鲍少游画室“丽精画院”。南都记者 刘晨 摄
“画妨墮俗何妨丽,诗为陶情不为名。”这是著名岭南中国画家鲍少游自书的一幅楹联。2024年2月25日,鲍少游艺术馆开馆暨画展“游于艺——画伯的行脚”开幕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一楼鲍少游艺术馆举行。鲍少游后人及学生们从各地赶赴广州参加开馆仪式。
据悉,2012年,鲍少游后人及学生将480多件鲍少游书画作品以及大量珍贵的画稿、剪报资料等捐献给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力图在保护好这批珍贵艺术遗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对鲍少游艺术的推广和研究,2012年百年馆庆之际,举办了“诗客及时归——鲍少游书画展览”;2013年,联合珠海市博物馆举办了同名画展;2021年,和中山市博物馆联合举办“金石之交——郑锦、鲍少游作品展”。还建立了“鲍少游艺术网站”;2020年整理编辑《鲍少游先生书画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王惠君表示,为了更好地宣传鲍少游的艺术、弘扬其家属的无私奉献精神,省图特建成“鲍少游艺术馆”,并在艺术馆开馆之际举办“游于艺——画伯的行脚”开馆展,旨在以岭南文化为纽带,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断推进“大湾区文化圈”的建设。
“与其说鲍氏家族把外公的遗作和文物捐献给国家,倒不如说,我们家族把一个中国画坛的重担子付托给祖国。”鲍少游的外孙女方文珊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公(鲍少游)当年躬逢其盛,师从日本国宝级大师竹内栖凤等,在学习唐宋画技的基础上,融入中外各国文化之精粹,改革出一种更为完整的画风。我们希望透过国家人才,把外公的艺术和技术深入地研究和活化。”
成名于日本的“中国少年画伯”
鲍少游(1892—1985),名绍显,字丕文,又字尧常,号少游,原籍广东香山县白石村(今属珠海市),出生于日本横滨,是20世纪广东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
鲍少游早年曾在日本接受从本科到研究生课程的系统美术教育,师从竹内栖凤、菊池芳文、山元春举等近代日本美术大家。1915年秋,其作品《夹竹桃鹦鹉》大画屏在日本东京文部省第九回全国美术大会获首名特奖,乃当时日本画坛最高荣誉。由于鲍氏以华侨并大学一年级在读学生身份破格得奖,日本报界誉之为“中国少年画伯”。1920年3月从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研究院毕业并取得教育文凭后多次应邀在日本举办画展,致力于文艺交流并宣扬中国艺术。1927年冬,好友高剑父赴日本迎其归国,受聘为佛山市立美术学院及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主任教授。1928年留居香港,与夫人曾丽卿共同创办了丽精美术学院,由此开启其漫长的美术教育生涯。他被誉为“香港中国画启蒙教育的先驱”,其学生遍布粤港及东南亚地区。
鲍少游的绘画脱胎于日本的唐宋风格画派,在此基础上,远追中国本土唐宋古风,并结合古人写生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绘画范式。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书法家,其画作注重意境与内涵,融诗书画于一体。他于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深受同时代学界、艺界推重。鲍氏一生作画颇勤,创作了大量主题鲜明的中国画。最具代表性的是以《长恨歌》为题材、创作于1938-1941年间的25幅《长恨歌诗意》组画,曾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香港艺术家的最突出成就”,1941年在香港展出时,蔡元培特地为之题诗“长恨歌成千百年,长生殿曲也流传;更将画史随诗史,三绝应看萃一编”。分别于1945年和1948年创作完成的《锦绣河山百景》组画和《水浒传人物)组画(39张)都是耗时三年的巨制。此外,鲍氏文学、画史与画论兼修,一生著述颇丰,有《故宫博物院名画之欣赏》《鲍少游画论集》《鲍少游诗词集》《百鸟新咏:美术参考鸟类研究》《石涛与大千》等著作传世。
难得一见的“马牙勾”“荷叶皴”
本次展览分“东渡求学”“厚积薄发”和“丹青写所思”三个篇章来呈现“游于艺——画伯的行脚”的主题,以鲍少游的艺术探索历程为主线,精选各个时期代表作,涵盖各种绘画题材,再结合相关的画稿、书刊、剪报、历史照片等重要实物资料和历史文献,力求为观众提供全面了解鲍少游其人其艺的广阔视角。现场精品荟萃,鲍氏重要代表作《长恨歌诗意》《水浒传人物画》《锦绣河山百景》等大型组画都有选取展出,还包括《潇湘八景——潇湘夜雨》《锦绣河山百景——宋王台》等佳作。
赵民霈先生作为鲍少游外孙女婿,对鲍氏真迹、所遗物事及艺术成就深有研究。他对南都记者介绍了鲍氏在传承唐宋画古法方面的成就。譬如展览海报所用《寒霞溪秋色图》,鲍氏在画山峰时采用古老皴法“马牙勾”,所绘层峰状似马匹下排牙齿。据说隋朝展子虔写生时已有采用。说到用色,赵民霈透露鲍氏善于运用七宝矿石颜料(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水晶、云母、珍珠、金银等矿物石组成),鲍少游曾经为高剑父解说《明妃下殿图》为何画中红袍会亮丽过人,原来鲍氏以特别细研的朱砂和红宝石浸些许金泥而有奇效。
赵民霈特别介绍《香山白石图》说,这是鲍少游1979年创作的思乡之作。“画中两旁远山运用了有宋以来湮没已久的荷叶皴法,鲍氏在家乡雨后偶然看到山景,废寝忘餐,终日琢磨,最后才画成。”
南都记者还在展厅一角见到一幅名为《寒牡丹》的画作,画中可见积了一层白雪的稻草遮蔽下是几株牡丹,其后是一树梅花。赵民霈提出,这是鲍氏在日本写生的花王牡丹,此品种牡丹乃武则天亲手所植并赠与日本招提寺的国礼。鲍氏此画中则保留了据说是武则天发明的稻草催花古法。
艺术馆高度复原“丽精画院”
值得一提的是,鲍少游艺术馆现场高度复原了鲍少游在香港的画室——“丽精画院”,使观众得以一览画家作画的空间,了解画室部分陈设背后的故事。据方文珊女士介绍,其外公的画案由一张乒乓球台改做而成,酸枝座椅则由其好友书画鉴赏评论家陆丹林先生迁居上海时顶让购入。“墙上所悬挂之对联,乃1927年外公仍在日本之时,广东省政府特派高剑父先生赴日迎请外公归国,不巧外公外出,高先生在等待期间写下‘春风不过去,诗客及时归’之对联。为感高老之情义,此后外公一直悬挂此对联于家中。”
据悉,虽然“游于艺——画伯的行脚”画展按计划举行到3月18日,但鲍少游艺术馆及其基本陈设常设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一楼。在互动体验区,主办方从鲍少游画作中截取精彩局部设计成精美印章,供观众集章打卡。现场还设置“视频赏析区”,通过影像手段讲述鲍少游的生平和艺术。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俞彤 通讯员 姚少丽 寇晓丹 苗苗 图片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提供
责任编辑:
网址:“诗客及时归”:鲍少游艺术馆在省图设立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7689
相关内容
“诗客及时归”:鲍少游艺术馆在省图设立“第一回”当代艺术展在零点艺术馆举行
刘知白艺术馆开馆
“山水合璧”富春山居图数字作品限量发行
白居易的诗《涂山寺独游》是专门为重庆涂山寺题写的吗?
读东坡,游湖州山水
饼爷:难以抵挡,还望您多多包涵大理寺少卿游 魏哲鸣
许结:《解之诗钞》
2024中国农民诗会本周在池启动
舞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