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私人定制,有多美?发挥你的想象力吧
设计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乐趣# #设计#
原标题:百年前的私人定制,有多美?发挥你的想象力吧
※ 编辑:周详 ※ 审核:廖桂金 满丽
※ 来源:海西晨报记者 叶子申,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开放大学) 陈心晖;摄影 陈理杰苏华琦
珠绣艺人手指翻飞
一针一线将五彩玻璃珠
缝制在衣服、包袋上
在灯光照射下
色彩缤纷的玻璃珠熠熠生辉
呈现出浮雕式的质感和
曼妙优雅、华丽动人的光影效果
这就是 厦门珠绣 的魅力
珠绣制作的孔雀惟妙惟肖。记者 陈理杰 摄
近日,厦门珠绣传承保护单位“正人·珠绣技艺传习所”在鼓浪屿当代艺术中心开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珠绣DIY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参与。小小珠子,绣出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斓,这美的背后,饱含着百年来厦门珠绣艺人的智慧和心血。
本期“闽南非遗印象”专栏
我们聚焦厦门珠绣
一起来看↓
非遗名片
厦门珠绣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厦门珠绣手工技艺是用玻璃珠和电光胶片在丝绒面上绣出各种花鸟图案的独特制作技艺。其技法有凸绣、平绣、串绣、粒绣、乱针绣、竖针绣、叠片绣等,作品呈浮雕式图案,在光线照射下可呈现不同的色彩与光影效果,是闽南民间近代工艺史的重要见证。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溯源:
厦门珠绣已有百年历史
珠绣工艺起源于何时无从考究,但东汉、隋唐、宋代均有珠绣的文字记载及实物遗存。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寄韦南陵冰》诗里云:“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可见,在唐代珠绣已相当普遍。
珠绣首饰和珠绣包等作品。记者 陈理杰 摄
厦门珠绣工艺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20年代初,返乡的海外华侨带回了玻璃珠点缀的服饰,厦门民间制鞋艺人受此启发,设法从海外捎回一些彩色玻璃珠,开始在丝绒面料上绣出地域风格明显、形态各异、绚丽多姿的图案,并用来做鞋,从此,厦门珠绣手工技艺应运而生。
传统的珠绣拖鞋。记者 陈理杰 摄
厦门珠绣具有独特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新颖别致、富丽堂皇、光彩夺目著称,图案大多取材于传统民间吉祥题材,如龙飞凤舞、双龙戏珠、牡丹引凤、孔雀开屏等,利用珠子和电光片闪烁发光的特点,凭借精巧的绣法,把绣品装饰得高贵典雅、绚丽多彩,产品有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100多种款式。
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同路几乎成了珠拖一条街,那里制作出来的珠拖鞋、珠挂图、珠绣包等各式珠绣产品远销海内外。据《福建省志》记载,1920年,厦门“活源皮行”生产的珠绣拖鞋已经打入东南亚市场。
发展:
一度成为厦门“烫金名片”
厦门珠绣的发展,历经过辉煌,也曾遭遇落寞。20世纪50年代,厦门珠拖生产合作社将散落于大同路上的珠绣作坊进行整合,开始了珠绣拖鞋的规模化生产。此后,厦门皮件鞋帽厂建立,厦门珠拖生产合作社并入其中,而后又独立扩大为厦门市珠绣拖鞋厂。20世纪70年代,厦门珠绣产品远销亚洲、欧洲、美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厦门重要的创汇产品之一。
20世纪80年代,厦门珠绣发展达到顶峰,珠绣产品一度成为厦门最具代表性的“烫金名片”。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由于人工成本上涨和历史原因,厦门市珠绣拖鞋厂逐渐减产并最终停产,厦门珠绣一度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苏华琦 摄
传承:
将创新思维与老技艺融合
为了传承厦门珠绣技艺,2008年,厦门市珠绣拖鞋厂老员工谢丽瑜与当年的同事杨淑媛、王玉琼和林玉黎投入珠绣工艺的振兴事业。她们打破原本珠绣只用于拖鞋鞋面的传统设计,将其延伸到挂图、挂包、服饰等设计上,使珠绣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厦门珠绣逐步恢复生机活力。
厦门珠绣手工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谢丽瑜。苏华琦 摄
2007年,厦门珠绣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人·珠绣技艺传习所”获得“厦门珠绣”项目保护单位资格,也是厦门珠绣目前唯一一个保护和传承单位。
谢丽瑜教市民创作珠绣作品。苏华琦 摄
近年来,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各种方式致力于推广和传承厦门珠绣。他们将厦门珠绣引入高校,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集美工业学校等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设立大师工作室,开展非遗课程,意在培养年轻手艺传承人。他们还带着珠绣作品走出国门,在全球各地巡展,让这项厦门非遗闪耀国际。
朱劲
一批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也开始接力传承。作为厦门珠绣的第六代传承人,“80后”朱劲在苦练技艺的同时,开始将创新思维与古老技艺融合,创作出更多适应新时代潮流的珠绣产品。
这些年,为了让更多市民游客能够了解厦门珠绣,非遗传承人在位于鼓浪屿的工作室开设珠绣体验课程,并和多家公司合作,为企业定制珠绣DIY课程,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关注,不少老外也参与进来。此外,非遗传承人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新媒体社交平台发布厦门珠绣相关信息,让更多人关注这一非遗项目。
基地风采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闽南文化与民间艺术传习基地,以普及闽南文化知识、传承民间艺术技艺为宗旨,聚焦闽南非遗文化、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研究并支撑民间艺术产业化,同时通过普及闽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基础知识,承担保护和传承的历史使命。基地聘请了多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入驻。通过引入非遗传承人,推进非遗文化、闽南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支持和推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点厦门珠绣!
↓↓↓
责任编辑:
网址:百年前的私人定制,有多美?发挥你的想象力吧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7521
相关内容
百年前的私人定制,有多美?发挥你的想象力吧幻想文学讲堂开课——解答想象中的重庆有多美?
她真的不知道这颗痣有多美啊!
百校百馆我来行|探索千年前的声音,博物馆日前夕,小学生这样玩转音乐
清代外销南欧市场的广绣披巾有多美?这个展览话你知
传统书信里的问候语有多美
好家伙,这算是私人行程吧 而且都喝多了,一个劲的怼脸拍…
Q:如何评价今天自己豹女的发挥?十分满分打个分吧
百乔你真是红透了,到处都能看到你的身影!
八年前的今天(160820),NCT127 让人酥麻的音乐,瞬间点燃了你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