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泰戈尔访华,鲁迅却在宴会上拂袖而去,直言:一塌糊涂

发布时间:2024-09-29 19:19

看错时间,赶早高峰公交,结果路上堵得一塌糊涂。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笑料百出的日常#

1913年,泰戈尔凭借《吉檀迦利》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受到了亚洲文坛前所未有的尊崇。这样一位文学巨匠却在1924年来访中国的时候引起了中国文坛的轰动,缘何鲁迅会在为泰戈尔举办的宴会上中途立场,甚至留下了一句“一塌糊涂”。

文学巨匠泰戈尔

1861年,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婆罗门种姓家庭中,生来就拥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家庭环境。泰戈尔是家中的幼子,自小受到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爱护,接受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文字功底逐渐稳固,文学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渗入骨髓。

泰戈尔在家庭的爱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在兴趣的导向下开始作诗。13岁时就已经写下了《野花》,《诗人的故事》等长篇诗歌,同时也在家庭的指引下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扩大知识面。

1878年,泰戈尔在家人的安排下赴英学习法律。泰戈尔学习法律的过程并不轻松,学习不喜欢的专业的痛苦让他辗转难眠。最终他遵循了自己的内心,转了他喜爱的文学专业。

泰戈尔在英国学成归国后,就潜心创作。他出生于贵族家庭,接受贵族教育,却能将目光聚焦于低种姓的人们身上,看到了他们的痛苦与挣扎。泰戈尔关注普罗大众的疾苦,将这些一点点地融入他的作品。

19世纪末,由泰戈尔亲手撰写的60多篇短篇小说和5部抒情诗歌,揭露了封建阶级压迫的罪恶,揭露了社会生活的百态。

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被英国压迫。印度当局无力反抗英国,同时也在压迫着印度人民。泰戈尔通过文字向腐朽的印度当局发出质疑,为全印度人民发声。可这样一个敢向强权挑战的人,却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他的父亲、妻子、女儿相继离他而去。他悲痛万分,将这些情感倾入作品,创作出了《吉檀迦利》,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了亚洲的首位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泰戈尔在亚洲文坛的影响深厚,他的作品被同时期的中国文人所推崇。中国和印度都是受西方列强压迫的国家,同时也是封建压迫严重的国家。

泰戈尔用笔当做武器,揭露压迫、反对列强。这样的的思想是当时的中国迫切需要的反抗精神,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打开了思路。

同时,泰戈尔对印度国内的民族运动感到失望,逐渐开始游历各国,同各国文人交流,中国是他必去的国家。

泰戈尔访华

1924年,泰戈尔即将来华的消息让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之激动。泰戈尔是揭露印度封建阶级,列强压迫的思想巨人。中国人也有这样为民族发声,用文字唤醒国人的学者——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从思想入手拯救国人麻痹不堪的腐朽思想。

泰戈尔和鲁迅同处于家国被侵,政府当局不作为,百姓愚昧的时局,两位都选择了笔,选择了思想来拯救自己的国家。

他们相遇于1924年,可是鲁迅先生没有与泰戈尔相谈甚欢,反而是说了一句“一塌糊涂”,愤而离场。之后更是写了《骂杀和捧杀》来批判这次泰戈尔的访华之旅。

鲁迅如此激烈的反应其实不是针对泰戈尔,而是对泰戈尔极致推崇的人。泰戈尔的诗歌和小说真切地反应着印度的真实情况,向世界讲述着真实的印度。泰戈尔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世界关注到印度,同时也在为印度寻求摆脱困境的方法。

泰戈尔的文学成就更是为世界认可,鲁迅对此也持认可态度。鲁迅也希望拥有泰戈尔一样的影响力,将真实的中国展现给世界,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偏见。同时也可以引导国内的革命,将中国引向一条自强的道路。

但是自泰戈尔到华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对泰戈尔的推崇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隐隐地显出卑躬屈膝。

泰戈尔访华时,他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 ,又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的亚洲人。这让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他极为崇拜,奉若神明。

泰戈尔乘坐轮船到上海码头的第一天起,受到了徐志摩、林徽因等的热情招待。只不过这份招待因为崇敬而过了头,徐志摩全程陪同,林徽因为其献花,还有许多知识分子争向与其合影,活脱脱的大型追星现场。

刚刚好在访华期间遇上了泰戈尔的生日,于是众人为其筹办了一场宴会。在宴会上,以徐志摩为首的部分知识分子对泰戈尔的热情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过火,甚至有了卑躬屈膝的意味。

鲁迅本来以为与泰戈尔的相遇是平等的文学交流,不曾想看到的是徐志摩等人对泰戈尔的极致吹捧。鲁迅惊讶于徐志摩等人的表现,也愤怒于他们将自己看低 将泰戈尔当做神明。

这种相处模式根本不可能根本不可能是有价值的交流,是一方讨好一方。这一幕让鲁迅愤怒,不忍直视,最终对徐志摩等人留下一句“一塌糊涂”后离开了宴会现场。

小结

泰戈尔访华对中国文坛是一件大事。中国积弱已久,在世界上声名不显。蔡元培先生曾经多次邀请过世界级的学术大师来华演讲而不得。泰戈尔听闻此事后,欣然来华演讲。鲁迅感谢泰戈尔的作为,却不能接受我国学者的奴颜卑膝。

泰戈尔的声名确实是大于我国等我学者,但这不是我国学者将自己看低的理由。只有在两者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双方才会得到启发,共同进步。同时,泰戈尔的理论确实是偏向浪漫主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当时的中国政治混乱,名义上的北洋政府陷入军阀派系混战,各地接连不断地冒出新的大小不一的军阀。整个中国动荡不安,需要鲁迅这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魄,彻底打破国人封建腐朽的思想,从而才能引进科学和民主,引领中国走上自强不息等我道路。

责任编辑:

网址:1924年泰戈尔访华,鲁迅却在宴会上拂袖而去,直言:一塌糊涂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54739

相关内容

1924年,泰戈尔赠给林徽因一首诗,只有三句,却点破她与志摩结局
泰戈尔到访法源寺100周年 专访泰戈尔家族后裔
何知南找韩苏帮忙,高鹏在宴会上遇袭
刘德华演唱会上哭了,直言:这不是一场演唱会,而是青春的印证!
心机女偷学琉璃制衣 在相亲宴会上撞衫 不料小丑竟是自己
何知南请韩苏帮忙,高鹏在宴会上被打,《半熟男女》
泰戈尔离开前,赠林徽因一首诗,短短三句,却道破她与徐志摩结局
爆甜剪辑 ——绿珠宴会上嘲讽被张海沫霸气回怼…
郑少秋拍戏念数字,李诚儒:我直接拂袖而去!这怎么演戏啊
世上渣男千千万,最怕陈凯歌这种!结婚27年,陈红输得一塌糊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