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骨雕非遗传承人雕刻龙迎新春

发布时间:2024-02-15 18:18

学习一种新的手工艺,如编织或雕刻。 #生活乐趣# #个人成长#

原标题:哈萨克族骨雕非遗传承人雕刻龙迎新春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15日电(陶拴科 石倩 周振洋)“今年是龙年,我尝试雕刻了一组龙,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福气、长寿、幸福、富贵,龙是吉祥的象征,可以带来好运、健康和幸福。”新疆木垒县骨雕非遗传承人叶力江·巴特尔汗说。

叶力江将自己的匠心与传统文化融入这组作品中,希望通过自己的手艺为大家带来欢乐和祝福。

新疆木垒县雀仁乡正格勒得村叶力江.巴特尔汗的骨雕工作室,他雕刻的“中国龙”艺术摆件。受访者提供

非遗作品为节日添彩

走进叶力江的骨雕工作室,他的作品映入眼帘,龙、蜻蜓、酒壶、衣架、凤凰等,个个栩栩如生,蕴含生机和力量。

叶力江.巴特尔汗雕刻龙艺术摆件。受访者提供

骨雕用的材质是牛、羊、马等动物骨骼。哈萨克族的骨雕艺术源于日常生活,是传统的造型工艺美术,具有浓厚的草原文化风情。

在草原上,骨雕用的材质较为常见,那些被废弃的骨头经过工匠们灵巧的双手和智慧再次加工,就变成了让人爱不释手的工艺品。

龙艺术摆件。受访者提供

叶力江说:“骨雕在雕刻时需要全神贯注,既费脑力又费体力,如果一个地方雕刻不好就可能无法完成一件完美作品。”

在春节前,叶力江雕刻出了两件龙艺术摆件。他说,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赋予龙的造型,更要为其注入灵魂。雕刻前,叶力江细心选择骨料,寻找质地坚硬、纹理清晰的骨头作为创作材料,并仔细观察骨头的形态和特点,探索每一块骨头独特的美感,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潜力。

雕刻龙相比其它作品要略难一点,尤其在龙爪方面。“这是体现刀工的时刻,要一点一滴地雕琢出龙鳞的纹理,刻画出龙爪的张力,雕刻出龙眼的神采”。叶力江的手法娴熟,每一刀都经过深思熟虑,既保持了整体形象的和谐,又展现了细节的精致。

叶力江不仅注重外形的表现,更追求内涵的传达。他通过刻画每一寸细节,将龙的力量、智慧和尊贵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雕琢过程中,他对每一个纹理、每一个曲线进行反复推敲,以确保作品的完美呈现。他不断尝试和创新,运用各种技巧和工艺,使作品更加生动而有灵性。

精湛手艺展现非凡工艺

为了让作品更加逼真,叶力江查阅了很多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赋予作品全新的内涵。他在龙的身上加入了寓意吉祥的元素,如云彩、花朵和龙珠,使整体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

叶力江说,在雕刻龙的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无论是龙鳞的层次感,还是龙眼的灵动光辉,都力求完美,展现出龙的威严与神秘。

在叶力江的工坊里,光影交错,细碎的骨屑如烟花般飞舞。叶力江时而凝视作品,时而沉思雕琢,时而抚摸表面,以寻找灵感。

春节前,在叶力江巧手雕琢下,龙逐渐显现出栩栩如生的姿态。这组龙富有艺术和文化内涵,同时蕴藏着非遗传承人对艺术的热爱。他说,这组龙以瑰丽的姿态,迎接春节的到来,也将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叶力江告诉记者:“爷爷和父亲都会做骨质工艺品,我18岁的时候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骨雕,简单的制作一些箱子、床、刀柄等,20世纪90年代后期,逐渐开始琢磨雕刻一些工艺品,送给亲戚邻居们。后来走到哪里就捡一些骨头,拿回家慢慢琢磨雕刻。”

30多年来,叶力江继承掌握了哈萨克族骨质品制作技艺,做过上百件的骨质品和骨质工艺品,其工艺精细、造型生动,富有民族特色。雕刻作品已销往乌鲁木齐、昌吉等地。

叶力江通过自己的努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到骨雕艺术的学习与传承中来。他说:“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他梦想着有一天,中国的骨雕艺术可以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并尊重这份来自东方的独特艺术。

骨雕制品在历史上多侧重于生产、生活所用。当代的骨雕制品则更倾向于美化生活。“骨雕艺人的创作理念和精神,对于我们共筑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叶力江说。(完)

责任编辑:

网址:哈萨克族骨雕非遗传承人雕刻龙迎新春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4933

相关内容

哈萨克族骨雕非遗传承人雕刻龙迎新春
新疆骨雕非遗传承人:在传承中创新
非遗传承人巧手迎新春
非遗传承人创作巨幅剪纸《腾龙盛世》迎新春
河北曲阳:千年雕刻纳新 焕发非遗活力
非遗传承人冯勋栋:葫芦烙龙贺新春
河南:非遗共传承 “龙”元素贺新春
百龙纳福迎新春
迎新春趣课堂,小学生习非遗在葫芦上烙龙形图画
非遗市集开张,国风产品亲手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