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去农村老家走一圈,就懂得了这三句古语
充电宝的使用寿命一般在3-5年左右,过了这个期限就需要更换新的充电宝了。 #生活常识# #充电宝#
原标题:过年了,去农村老家走一圈,就懂得了这三句古语
为什么每到过年,我们不管走多远,路上多困难,都要回老家看看?
或许,答案就是《舌尖上的中国》里的一段解说词:“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是啊,我们去了大城市,但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始终是农村老家。
一幢幢的老房子,一座座村庄,一道道山梁,一条通往世界各地的蜿蜒的小路,还有一条溪流,一座古桥......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在梦里无数次见到。
盼星星盼月亮,真的回到老家了,四处走一圈,你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有很大出入,用以下几句古语来表达,再合适不过了。
0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再回老家,我们都是客人。
在京城做官多年的诗人贺知章,八十多了,告老还乡。
到了村口,他用家乡话和村民问好,却没有几个人认识他,还以为是“外地人”。
孩子们围过来,问这问那,都很热情,却让贺知章心中一阵凄凉。
是啊,偶尔回到家乡,大家都把你当客人,而不是主人。
尤其是父母过世之后,你回老家,其实多半是回到兄弟姐妹、叔叔伯伯的家。
有几兄妹的家庭,老家多半只是归一个人管理,其他长期外出的人,来了是做客。曾经自己居住多年的房间,早已改变了模样,也不再属于你。
作家孙道荣就如此描述自己回乡的场景:“当他再次回来,站在熟悉却又陌生的车站出口,他忽然发觉,自己不知道该往哪去了。”老屋不属于自己,故乡没有长期容身的地方。原来耕种过的土地,自己也管不了,不能当家做主。
到了村口,也没有父母在翘首以盼,更没有父母端出来的热饭。
屋后有父母的坟土,想来,总是热泪盈眶。
就是父母还健在,你也会发现自己和老家格格不入,毕竟你的生活,多年 不属于这块土地,没有跟着当地的村民走。
一些亲戚家的孩子来了,你都不知道称呼什么,大家到底是很陌生的。
住不了几天,你还得离开老家,继续漂泊。你还真的把老家,当成了旅馆。
02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老屋还在,只是物是人非。
清代大臣张英,闻言老家的亲人和邻居争夺地基,就写信回家,劝说亲人主动让三尺。
千年前的长城还在,上面人来人往,但是修建长城的秦始皇不在了。
人这一辈子,就那么长,争来争去一场空。何必呢?道理是很容易懂得,但是有多少人,舍得让利给人家呢?
尤其是在人口密度很大的村庄,真的寸土必争,就是一条通道,都想多占有一尺。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母亲和邻居争夺一块巴掌大的菜地。母亲说:“这是我开挖的,就属于我。”
邻居说:“地在我家的猪栏旁边,本就是我家的。”
母亲在菜地上种菜,邻居破坏,如此反复。
时过境迁,我们都进城定居,老家地荒芜了。我笑母亲:“早知如此,就应该把菜地让给邻居。”
母亲闻言,也笑了。
打开老屋的门,墙壁上有镰刀、蓑衣、锄头,还有牛弓。这些都是父亲种地时用的东西,但是如今父亲不在了,都荒废了。
邻居家的老头子老太太,都过世了。房子也漏雨,应该是多年没有人管理了。
到村里转一圈,残垣断壁有很多,也分不清到底是谁家的地。藤蔓越过墙壁,遮挡了岁月的痕迹。
可悲的是,人家的残垣断壁,是动不得的;就是荒地,你也动不得,否则人家会找你麻烦。
农村有句土话:“荒土无人耕,一耕有人争。”人走了一代又一代,但是老家人的格局,还是那么一点点大。
03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哪有两全其美,农村和城市只能指望一头。
有多少人,回到老家,说:“我这次回来,就再也不去打工了。”
可是过了年,还得出去,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孩子要读书,住城里更方便。总不能让孩子去镇上读寄宿吧,舍不得呢。更现实的是,走几十里地,都看不到学校。
其二,农村种地的收入,多半不如打工的收入。人活着,是要花钱的,不能随意躺着,坐等钱来。
其三,村里也没有几个年轻人长住了,大家都在来老家过年、做客。等过完年,就冷清了,你到底住不习惯。
其四,你慢慢发现,自己在农村,也住不习惯了。尤其是偏远的农村,手机信号不太好,去购物也不方便,若有病痛,就更麻烦了。
带着些许遗憾离开老家,这是很多成年人的心情。有些沉重,但也只能如此。
我们的一生,一半在农村一半在城里;一半是家乡,一半是漂泊;一半是回忆,一半是未来;一半是无奈,一半是喜悦......当扎心的次数多了,我们也会慢慢麻木,用“顺其自然”来安慰自己。
04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我们越是在水泥森林里久居,越向往回归农耕生活。
可是,想一想就好,真的回不去了。
过年回农村老家,那也是一种情怀,并且在渐行渐远。
等我们的下一代,或许连老家在哪里,都不知道了。那仅仅是户籍本上,标注的籍贯而已。
把格局放大一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总有一天,我把异乡当故乡。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
网址:过年了,去农村老家走一圈,就懂得了这三句古语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4848
相关内容
过年了,去农村老家走一圈,就懂得了这三句古语人过中年,父母走了之后,你去农村老家转一圈,就会明白这“三件事”,很现实
归乡记 | 龙年相亲见闻:县城农村没有爱情!
渐渐变老的70后,发现故乡已经没有年味了
农村老光棍的真实生活,直面老爷们的凄惨晚年,太震撼了
人过50岁,还不懂得把这三“本”攥紧手心,晚年可能就悲催了
这谁能抵挡得了?快叫上你的好友一起去影院体验这份欢乐吧!
你去看那个瞬间,真的一下懂得了看演唱会的意义
吴姐太懂王星越了,老熟人合作默契值拉满
沈璃终于明白行止存在于三界的意义,懂得了他对自己不是不爱而是不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