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建筑里的“玫瑰之路”:西摩公馆呈现中法女艺术家作品

发布时间:2024-09-11 21:54

城市建筑的艺术化:比如现代摩天大楼的建筑设计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休闲艺术#

近日,四位来自中法两国的女艺术家携手将“玫瑰之路”展览带到了位于上海的百年建筑西摩公馆。参展者玛莲娜、闪闪、三恩和孟昕月的作品风格迥异,都如同绽放的玫瑰,散发出独特魅力和情感。

展览现场

玛莲娜(MarineCalamai)是一位法国当代艺术家,2015年起定居上海。她的艺术实践位于当代艺术与设计的交汇处,表现出强烈的跨学科特征,将艺术、哲学与科学紧密结合。她的创作探索了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对话,巧妙地在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之间取得了平衡。她在创作中重新诠释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和技法,将其融入现代的创作语境中。这种做法使她的作品在保持中国传统艺术气息的同时,又因其当代的艺术手法和主题呈现出微妙的陌生感。

玛莲娜《珊瑚礁之影#4》2024年

玛莲娜展示的作品是她以珊瑚为主题的项目的一部分,聚焦语言与生态学的问题,如珊瑚的语言和珊瑚礁的生态状况。通过这些作品,唤起人们对当下珊瑚生存危机的关注。她认为,艺术的功能在于作为人与当代议题之间的媒介或接口,引发观众对这些问题的深思。

三恩是一位当代青年艺术家,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2022年开始投入装饰画和艺术衍生品,其作品不仅仅是装饰品,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思想的表达。作品为空间注入灵魂,为生活增添色彩。正如此次的展品,三恩在紫霞绚烂的时刻,被海边的美景触动。尽管觉得相机难以完整地还原眼中所见之美,但她依然凭借再次创作摄影作品,去重现那个只属于自己的美丽世界。

三恩《紫韵云境》2022年

三恩展示的作品是布面数码作品《紫韵云境》。当她抬头望见天空的瞬间,仿佛所有的色彩都汹涌归来。“感动与喜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想要快速记录的急切心情,恰似平静的海面陡然泛起的一丝涟漪。这细微的一瞬,只要紧紧抓住,便足以让我们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她希望每一位观者都能从这些作品中,体会到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稍纵即逝。

孟昕月,来自上海,是一位结合新工笔水墨和数字艺术的创作者。孟昕月力求用稳定恒久的材质,如矿石、金银、贝壳等,绘制脆弱、转瞬即逝的主体,以这种鲜明的对比,反映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思考时间与生命的概念。她专注描绘“向善向上的美好事物”去对抗多变、矛盾的世界,和社会中的负面情绪。她为展览带来了《美好祝福|必有祥瑞》,作品通过“千层晕染”,层层叠加展现丰富的层次感。

孟昕月《美好 祝福|必有祥瑞》

与孟昕月不同,闪闪的画作色彩鲜明、思绪繁杂、情感强烈、表达直率。具有冲击力的画面是她呈现理想的世界的方式,也是她对想要探索的这个世界的致敬。闪闪在创作中,尝试让自己达到“观念、文本、表现形式”的感官统一,让一个凡胎之人有机会通过壮大自身的感官定义“等身的艺术性”。

闪闪《造物:念与识》布面丙烯 2024年

这次展览选址西摩公馆,其所在的陕西北路原名西摩路,西摩公馆由此而名。西摩公馆建于1924年,是外交家、法学家伍廷芳、伍朝枢所建的联体别墅太平花园的一部分。

西摩公馆外景

展览由郑阳担任总策划,他在开幕式上说:“巴黎有枫丹白露,上海有玫瑰西摩。”他祝愿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会在这座百年历史的西摩公馆中绽放出更多光彩。

展览期间,还会举办《艺术何以可能:意与艺的涌现》《珊瑚之声:海洋精灵的呼唤与传统艺术的交融》《轻看浮华:重寻幸福之匙》《回到中华文艺复兴时代:人文艺术与未来》等文化讲座,由四位艺术家分享她们的创作感受。

展览将持续至9月22日。

责任编辑:

网址:百年建筑里的“玫瑰之路”:西摩公馆呈现中法女艺术家作品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47057

相关内容

架起中法文化交流之桥,“艺术8”青年艺术家联展启幕
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璀璨凡尔赛”特展亮相杭州
为中法青年艺术家牵线搭桥(共建文明百花园·中法建交60周年)
玫瑰传奇:大幕落下,何西驾驶飞机震撼玫瑰,证明真爱仍属青春偶像
逐梦巴黎·毕加索青年时期作品真迹特展
春燕归来:《西哈诺、孔子与我》架起中法交流的桥梁
艺术家安妮·莫里斯中国首个大型机构个展将在上海呈现
中国艺术家蒋琼耳艺术项目《时间的容器》亮相法国吉美博物馆
经典歌剧演绎中法友谊
艺术家专访|金入墨的艺术之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