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是否真有其事?透过少林寺“碑褐”来细聊

发布时间:2024-09-08 13:28

京都金阁寺:一座被金箔覆盖的佛教寺庙,展现日本园林艺术的杰作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旅行目的地介绍#

通过对少林寺碑竭进行考察发现“十三僧助唐”是历史真实,但其中既无“武术”,也无“武僧”与“棍法”。 “十三僧助唐王”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少林武术文化的美好记忆,尤其是在“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上进一步丰富了少林武术文化的思想内涵,成为少林武术少林武僧信仰偶像体系的必选之路。”

一、 “十三棍僧救唐王”是否属实

1、“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

在少林寺的故事中,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故事说王仁则手下抓了乔装打扮的唐王李世民,而李世民被疑为唐军而被抓走。途中不慎失落玉玺,而一位少林僧人刚好得到此物,并识别出了上面的“李世民”字样,于是少林寺十三名武僧讨论计划后决定出马营救,并且生擒了王仁则。

而20世纪八十年代轰动一时的由香港中原公司摄制的电影《少林寺》,便是根据这个传说改写而来。电影《少林寺》上映后,记述或提到十三棍僧救唐王一事的书籍、文章、小说之类,不计其数。少林寺新建的锤谱堂,第十一组塑像便是塑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事;白衣殿后壁墙北半部,也以此为题新绘有巨幅彩色壁画。

2、碑褐上早期对“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详细纪录

与“十三棍僧救唐王”有关的史料主要来源于少林寺碑褐上的三篇铭文,这三篇铭文记载了彼时的社会现状和唐朝政府对寺僧等人的稿赏情况以及受到嘉奖的寺僧名单。但是铭文中对寺僧助唐的描述过于简陋,可谓“言简意赅’。

《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的原件现已不存,但是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清人洪亮吉的《登封县志》等史籍中均有录凡《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载“法师等并能深悟机变,早识妙因,克建嘉酞,同归福地,擒彼凶孽,廓兹净士’。《皇唐篙岳少林寺碑》中云“僧志操、惠、昙宗等…率众以拒伪师,抗表以明大顺”,这是关于“十三棍僧救唐王”最早最详细的纪录。

3、并非真实的历史演义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渊源于隋末唐初的乱世时期。少林武术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奉行“禅宗祖庭”的修行本意,宣扬民族正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目前“十三棍僧救唐王”已被学术界认定是一个虚假的历史演义,其真实的面貌应叫做“少林寺僧助唐”,这段历史可以说是少林寺僧参与的最早期军事活动,该事件形成的背景及它所述说的意义,深化了人们“匡扶正义、抵御外侵”的思想,并为此后少林寺僧参与类似的军事活动提供了传统。

二、为何说“十三棍僧救唐王”是一个夸大的文学故事

1、助唐事件,非“救唐王”之意

唐代记载这一事件的文献确有少林寺僧隋末助唐事件,并没有后来历史演义“救唐王”之意。明代为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和戏剧的繁荣时期,但明代文献和史籍中仍没有明确反映“救唐王”之意。

如明代程斗冲在其著作《林棍法阐宗》的序文中云:“唐初僧昙宗等起兵,拒伪师,执王世充侄仁则归本朝。太宗嘉其义烈,拜昙宗为大将,余俱赐田。数降玺书,宣调慰劳,并赐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即今柏谷庄是也。”看出程斗冲的叙述和《皇唐篙岳少林寺碑》所述的内容可以说是一样的,讲的仍是隋末寺僧助唐,而非“救唐王”。

翻检其他有关文献,其中记录了不少彼时文人墨客在游历篙山时留下的关于隋末寺僧助唐的诗句和评论。但是这些诗句中所描述的不过是少林寺僧从隋末便与武事有了联系,篙山少林寺僧人习武场面和武僧制度,诗中没有任何与“十三棍僧救唐王”有关的信息,文字中所能指引的信息到“助唐”已戛然而止。

2、所救为“秦王”而非“唐王”

从碑竭的题目《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中咱们也可以明白当时的李世民并不是唐王,而是秦王。《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中写的是“太尉、尚书令、陕东道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左右武侯、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世民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寺主以下徒众及军民首领士庶等......”。李世民是秦王不是

唐王,之所以会出现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那是后人对李世民家族封号的张冠李戴。当时的唐王应该是李渊。在我国古代皇帝下旨为“诏”;诸土下旨为“教”。所以这封信为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而不是下诏。李世民与王仁则的战争则发生在唐高祖武德4年(公元621年),而李世民称为唐王是在唐高祖武德9年(公元626年),也就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之后的8月初9,那是5年以后的事了。

3、十三棍僧是否真实存在

《少林寺蝶》,这篇文章基本上记述了这么一件事:李唐打败王世充后,王世充所占地盘的寺庙都被废撤,其田地也被没收。这是武德五年的事。而少林寺僧擒获王仁则,则是武德四年四月,中间不过才隔了一年。少林寺僧“以有翻城之功,不伏减省,上表申诉”。

到武德七年七月,少林寺才得以恢复,“依旧置立”,但田地又没有还够。一直到李世民即位后的贞观六年,唐王朝才伤令“从实改正”,做了彻底的平反工作。且通观《少林寺蝶》全文,依然没有出现什么“武僧”、“棍僧”也没有提到“少林武术”。

但是我们要明白仅有十三个僧人又怎么可能在敌军大营中如入无人之境?在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中,“十三”和“僧”都完全属实,但准确的史实应是少林寺“十三僧助唐”。且少林寺僧曾因为助唐有功并受封赏这件事实本身,毫无疑问也是真实的。

三、少林武术文化“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内涵的丰富

1、平定内乱、匡扶正义的传统精神反映

“十三棍僧救唐王”从史料考证的信息是“寺僧助唐”,反映了少林寺僧从社会角度平定内乱、匡扶正义的思想境界“十三棍僧救唐王”恰恰吻合了隋末唐初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为少林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隋末昙宗等助唐之后,少林寺僧习武风气更浓《皇唐篙岳少林寺碑》记载了唐朝政府对于寺僧助唐的奖励情况,具体内容为“本朝太宗嘉其义烈,频降玺书宣慰。既奉优教,兼承宠锡,赐地栅顷,水碾一具,即柏谷庄是也。”反映出少林寺僧平定内乱、匡扶正义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对待生活与社会”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折射

少林武术在1500年的历史流变与社会互动中,不仅体现了“禅以武显、禅武合一”,而且折射了中华民族“对待生活与社会”的思维模式与价值观。“十三棍僧救唐王’、作为少林史上十分有名的事件,从史学的方面考证“十三棍僧救唐王”,一方面强化了少林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社会文化的历史记忆形式。

另一方面还原了隋末唐初、明代少林寺僧参与政治和军事文化的历史真实面貌,丰富了少林武术文化蕴含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

3、文化价值的取向

少林武术文化在保持自身宗教文化模式基础上融合了儒、佛、道、兵家文化,尤其是在“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价值取向上令我们明白其文化价值。 ‘十三棍僧救唐王”对少林寺僧参与政治与军事、修禅习武以及少林武术文化体系的形成奠基了基础,可以视作是少林武术文化的开端。

正如程大力所说的“第一,它为少林寺参与政治与军事开创了传统,这种传统会带来广泛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少林武术少林武僧的诞生和创立;第二,它会在少林武术少林武僧产生后,成为少林武术少林武僧信仰偶像体系的正确选择。”

四、小结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历史事物,都可以作为特定环境的产物,具体的历史联系决定了事物的独特风貌。我们从现在掌握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得出少林寺十三僧助唐军”是历史真实,然而其中并无“棍僧”,也无“武术”。少林寺十三僧助唐军,为后来的传说的出现提供了可供发挥的最好的蓝本和素材。

少林武术文化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中始终保持着自身发展的动力,秉承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佛家、道家等)的思想精华,弘扬特定社会的主流文化精神,并被赋予了较多的社会责任与国家使命,成为少林武术少林武僧信仰偶像体系选择的必然方向。“十三僧助唐王”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少林文化的美好记忆,文化价值指向“匡扶正义、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的精神层面。

责任编辑:

网址: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是否真有其事?透过少林寺“碑褐”来细聊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46302

相关内容

世界艺术家协会主席王余根与少林寺方丈文化交流
少林寺用了十年时间挑水,却一事无成?推荐一部精彩剧集出人意料的结局
俄方:中国少林寺大师前往俄罗斯,讲授气功
透过镜头,细品每一帧,那些来自《花戎影视》的瞬间…
金庸笔下三大事件多发地,一个村两座山,村里还出了两个天下第一
少林少林 一部电影加持下的“功夫郑州”
张晚意: 大家来断断案,我真有这么像吗?
达摩祖师和佛陀释迦牟尼
难怪金庸不谈扫地僧的过往经历,他并非无敌,曾有6位高人比他强
难怪虚竹会挥刀自宫,你看梦姑爱上了谁?此人连扫地僧都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