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岛为窗口,遥望沈从文波澜壮阔的一生|阅读日

发布时间:2024-08-13 23:17

阅读可以让我们开阔视野 #生活乐趣# #阅读#

文史学者刘宜庆《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一书,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沈从文在青岛度过的时光为线索,娓娓道来,呈现出一位作家与一座城市的交互关系,织就一部幽微的沈从文心灵史。在众多沈从文传记中,可谓别有见地、别有发现。

新黄河记者专访刘庆宜,请他讲述《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背后的故事。

1932年春,沈从文在青岛。叶公超 摄

令人着迷的人生传奇和文本魅力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沈从文的?为什么对沈从文情有独钟?

刘宜庆:一个人在青年时遇到哪一位作家,可能是生命的玄学,也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书缘。

1997年夏天,我被分配到青岛师范学校执教。10月底的一个黄昏,在武胜关公交车站候车时,忽然想到,我把在学苑书店买的一本《边城》落在同学处。我错过了一路公交车,但没有错过阅读沈从文。正因为这本书的失落,我把青岛师范学校图书馆中所有沈从文的著作一一借阅。

1999年6月,我转到一家报社工作,报社办公楼临近高密路学苑书店。几乎每天午饭后,都习惯性地泡在学苑书店,翻阅一会儿书。2002年,我在学苑书店购得一套岳麓书社出版的《沈从文别集》,如获至宝。这套书,装帧雅致,用纸考究。小开本,便于携带,适合枕边车上阅读。每一本书名都是张充和题写,书中还有沈从文、黄永玉的速写作为插图。这套书已经陪伴我整整二十年。我买这套书时,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写沈从文。

沈从文的人生传奇和文本魅力,令我入迷。

青岛福山路3号沈从文故居

记者:这本《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的写作缘起是什么?

刘宜庆:回望我出版的十几本书中,有一半的书有写沈从文。2009年,我的《红尘往事:民国时期文人婚恋传奇》出版,这本书中收录了写沈从文的两篇文章——《水上情书:沈从文与张兆和》《沧桑看虹:沈从文的婚外恋》。这本书出版后,带来的一系列反响,始料未及。有一家出版社的编辑,约请我编选一本沈从文散文集。闲暇时,阅《沈从文全集》。编选好,定名为《坐看水云:沈从文散文集》。后来,这位编辑跳槽,这本散文集不了了之。2011年,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录制了《红尘往事:民国文人婚恋传奇》系列纪录片,于当年11月播出。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导演晏然,录制沈从文的纪录片,采访我,谈沈从文的情感世界。

因为喜欢沈从文、汪曾祺的文学作品,把我引领至西南联大这片沃土。我在此耕耘了十余年,出版了西南联大三部曲。2021年夏天,我又开始翻阅《沈从文全集》。人到中年,阅识海桑,更能品尝沈从文文中的细节和滋味。我想把之前出版的书中关于沈从文的篇章辑录,再新写五六篇,出版一本谈沈从文的集子。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推翻了这个计划。决定以沈从文在青岛为线索,写一本沈从文别传。仍然命名为《坐看水云》。

1933年春,沈从文与未婚妻张兆和在青岛。

以青岛为重心,别有见地,别有发现

记者:有关沈从文的传记很多,既有《从文自传》,也有凌宇的《沈从文传》,张新颖的《沈从文的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等等。您这部《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刘宜庆:我在写作《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时,曾向张新颖先生请教。书稿完成后,发给他看了。张新颖先生写了一段推荐语,可以视为这本书的特点:“这部沈从文别传以青岛为重心,别有见地,别有发现。青岛时期的沈从文不仅创作上成熟,而且得以在相对平静中从容地回顾过往、凝眸远景,放大了感情、希望和人格,于整个生命发展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部传记以青岛为特殊节点勾连传主的一生,对认识和理解沈从文有丰富的启发。”

1934年《从文自传》出版,收录在书中的沈从文照片

记者:这本书是以沈从文在青岛度过的时光为线索,您也一直在做人文青岛的发掘和写作,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些有关沈从文的新资料和新发现?这些新发现让您对沈从文产生了什么样的新认识?

刘宜庆:我个人认为这本《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兼具文学之趣味和史料之丰赡。

这本书呢,是我从《沈从文全集》中发现的大量的细节构筑的。书中又有大量的史料,来自民国老报刊,有我发现的沈从文致王献唐的佚信,有我从浩如烟海的数据库中钩沉的同时代作家写沈从文的文章。

比如,我发现的一位署名“枫”的作家写的文章《沈从文在青岛》。是我在模糊的民国老报纸上一个字一个字“破译”出来的。这篇文章中写到了沈从文在福山路3号创作时的细节:“稿纸铺满桌,大概有八九篇吧,都不曾写完,有的写一大半,有的写半节,有的几行,有的才写下一个题目。沈先生是很能静坐的人,他说自从从前做四块钱一个月的书记时就学会静坐了,可以坐在桌子前一天不动——他坐在那里想,想到哪一篇,就写一点下去,这样他自己也会说不是顶好的写法,然而为了量的方面,却也不得不这样做。”这段话让我们看到了一天只睡三个小时的沈从文的文学创作状态。

书中我写的沈从文,比如他的交游,他在青岛大宴宾客,在北平参加好友的婚礼,他一生上过六次崂山,他的交往对他的文学创作的影响,他追求张兆和的细节和过程,等等,即20世纪30年代的他的朋友圈,可以丰富读者对沈从文的理解和认知,更立体,更有血有肉。

这些细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万花筒一般的新鲜感。就拿沈从文的婚礼来说吧,他在青岛攒了400元,而婚礼花了1200元,那800元谁出的呢?他的妻子张兆和。所以,我经常开玩笑地说,凤凰男(湘西凤凰人)娶了一个黑富美。张兆和有着小麦肤色,沈从文给她的昵称:三三,黑猫。张兆和是一位运动健将。中国公学的女子短跑纪录是她创造的。读中国公学时,她的照片就登了上海画报的封面。张兆和的父亲还送给他们一个新婚礼物——字帖《宋拓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作为嫁妆,这就是文物啊。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还有《宋拓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抗战全面爆发后,毁于战火之中。

在天为云,在地为水

记者:您在书中详细写到了1932年暑假沈从文在青岛福山路3号完成《从文自传》的情况。您觉得《从文自传》的重要性在哪里?沈从文为什么会在青岛写这本书?

刘宜庆:《从文自传》是一部如何成长为作家的秘笈。《从文自传》的创作源于邵洵美的约稿。邵洵美办出版社,策划作家“自传丛书”,约请巴金、沈从文写自传。这套书实际出版了沈从文、张资平、庐隐、巴金和许钦文的五种。

1932年暑假,沈从文在青岛福山路3号完成了《从文自传》。他用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写下了一部新文学史上的经典。沈从文创作小说,不停地修改,而这部自传,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很少修改。因为写的是自己的经历,忠实地呈现,就是一种自然的本色。沈从文创作《从文自传》,我这样来形容他“笔尖下流淌着江河”。

在青岛的海天水云间,回望故乡湘西的沅江,生命之舟顺流而下。一位作家的现在,由无数过去的时光构建。《从文自传》中对过去的追忆始终联系着目前的生命情状。他如此道出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民廿过了青岛,海边的天与水,云物和草木,重新教育我,洗练我,启发我。又因为空暇较多,不在图书馆即到野外,我的笔有了更多方面的试探,且起始认识了自己。”

正是在青岛,沈从文有了回望自己来时路的契机,开始审视自己。水边与孤独,是欣赏《从文自传》并走进他的精神世界的两把密匙。楚地的水,在齐地的海滨,风浪相激荡,《从文自传》的诞生,就是“一个传奇的本事”。《从文自传》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写了水边的人,写了“人类的哀乐”,不论岁月的长河如何流转,都会与新的读者相遇,激发出反响。

1934年7月15日,《从文自传》由上海第一出版社出版发行。《从文自传》的出版,标志着沈从文在文坛地位的确立。这本书当时影响非常大,周作人和老舍不约而同地把这本书作为自己1934年的年度图书。

记者:您对沈从文在青岛期间对文学创作,尤其是《边城》的酝酿过程都有详细的描述,您觉得为什么是在青岛时期,沈从文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期?这一时期对沈从文的一生和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刘宜庆:青岛时期,生活稳定,收入稳定,大海的陶冶,海滨的沉思,经过多年历练,沈从文的文学创作进入成熟期。

峰回路转,沈从文在青岛获得爱情。崂山北九水见证了沈从文张兆和的牵手的甜蜜时光,也赋予沈从文创作《边城》的灵感。1933 年春,沈从文和张兆和游览崂山北九水,“见村中有死者家人‘报庙’行列,一小女孩奉灵幡引路。因与张兆和约,将写一故事引入所见”。崂山北九水,风景秀丽,水韵悠长是其特色。清潭叠翠,溪声潺湲,既有十里清溪,也有壮观的千尺飞瀑,流泻而下,声若奔雷。沈从文游览白云洞,观云海宛如海市蜃楼,观海鸟群舞,宛如人间仙境。青岛的海天水云,扩大了他的文学版图,润泽了他的文笔。

1957年、1961年、1962年,沈从文来青岛,或考察,或创作,或疗养,他晚年写过一篇长达两万字的《青岛游记》,由此可以看出他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和喜爱。

1938年,昆明,写作《长河》时期的沈从文。

记者:这本书字里行间蕴藏着您对沈从文的深切理解和深厚感情,书中有一段写您看到自己家楼下的珍珠梅就想到沈从文,而且发了一段朋友圈,特别感人。您觉得我们应该从沈从文身上汲取什么样的精神养料,以更好地应对个人的生存处境?

刘宜庆:“独轮车虽小,不倒永向前。”沈从文生命的价值在于独立,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这本书的封底的文案是沈从文给黄永玉的三点人生忠告,爱传统的文化,爱脚下的土地,超越名利和个人荣辱,我认为,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精神的养料。

整体上来说,沈从文的一生,分成两段,前半生是文学家,后半生是文博专家。在天为云,在地为水,这就是沈从文完整的一生。表面上看,时代的压力让他被迫放下手中的笔,经历两次自杀,带有悲剧色彩,最终躲进了历史博物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他因此躲过了历史的风浪,未尝不是一种符合生命逻辑的最佳选择。

我这本书有一个主旨,就是以沈从文为个案,考察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和命运。用沈从文的话来说就是“连接历史沟通人我”。读这本书,就如同与沈从文晤谈。

水云中还隐藏着多少历史密码,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悲欢与苦涩,需要读者与沈从文晤谈。

记者:钱欢青 编辑:徐征 校对:冬平

责任编辑:

网址:以青岛为窗口,遥望沈从文波澜壮阔的一生|阅读日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38490

相关内容

以青岛为窗口,遥望沈从文波澜壮阔的一生|阅读日
青岛情缘,入木三分——《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市美术馆开幕,黄永玉曾为青岛人民会堂创作纸本国画
以书为媒,阅读新业态如何创造新体验
世界读书日,四川眉山以邮票“阅读”东坡
共度世界读书日书写“阅读之美”
世界读书日 | 童年阅读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打造“于洪阅读”品牌!沈阳于洪区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燃起全民阅读热情
【双语】你好!中国 | 世界读书日·以书为伴 不负韶华
前方情感波澜壮阔,预见重大抉择!
谁还没沉醉于《墨雨云间》的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