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读红楼: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真身与幻象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原标题:少读红楼: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真身与幻象
红楼梦第一回,出场了两个重要人物,一僧一道,他们神出鬼没,可以说贯穿红楼梦始终。
细读红楼我们还会发现,曹公笔下的僧道,大多都是不务正业、坑蒙拐卖的,甚至干着藏污纳垢、保媒拉纤、谋财害命的勾当。
但是,唯独这一僧一道,好像是真正的得道之人,是真正无欲无求到处渡人的方外之人,是真正的神仙一流人物,总能在关键时刻出现,救人性命。
比如甄士隐、甄英莲、林黛玉、薛宝钗、贾瑞、柳湘莲、王熙凤、贾宝玉等人,都曾遇到过或与僧道有缘,也与他们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这僧道刚出场时,原文说他们“生的骨骼不凡,丰神迥异。”此时的一僧一道,并非幻像,而是真正仙风道骨的世外高人。脂砚斋批语也说“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当然,这个真像,很少人看到,红尘中人更多看到的是他们的幻象,也就是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即使被看到,也是在梦中,醒来多半也不会当真,更不可能记得。
这让人想起了一部电影《盗梦空间》,曹公也为这一僧一道设置了一层虚假梦幻的外衣,令人如坠梦境之中,如入太虚幻境,分不清真和假,虚和实。
到了空空道人出现时,曹公才明确交代了这一僧一道的真实身份,那僧是茫茫大士,那道是渺渺真人。而等到甄士隐故事开场时,红楼梦才进入真正的幻境。
有人该说了,甄士隐的故事开场,不是人世间吗?怎么又成了幻境了?原文说的很清楚,那红尘虽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不得不说,曹公的这个开局太高妙了,对读者来说,我们看到的幻境,其实是真像,而我们看到的真像,则又成了幻境。
这就应了太虚幻境里的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当虚幻的、虚假的东西被认作了真实的,实际存在的,那么真正的真相和真实,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假的。
只是,世人多如甄士隐、贾雨村,未觉之先,还都是俗眼,无法洞穿其中玄妙。若一眼洞穿,也就没有红楼梦一书了。
其实曹公跟我们说的已经很明显了,你仔细品味一下“红楼梦”这个书名就知道了,整本书就是作者的南柯一梦,只不过曹公手法实在是高,作为读者的我们,再翻开书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带入梦境了。
等到甄士隐抱着英莲出来看过会的热闹时,就是幻境真正开始的时间,此时的一僧一道,摇身一变,一个成了癞头跣足的癞头和尚,一个成了跛足蓬头的跛足道人。脂砚斋明确批示:此则是幻缘。
所以,红楼梦为什么叫红楼梦?自始至终,这都是作者笔下的一场梦境,这正好呼应了假语村言。而梦境中的梦境,也就是风月宝鉴的另一面,才是真相,也就是说,曹公把真事隐在了假语村言背后。
大家不妨再去翻翻红楼梦里提到的梦境,其实那才是作者的真事隐啊。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责任编辑:
网址:少读红楼: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真身与幻象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3729
相关内容
少读红楼: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的真身与幻象红楼梦:薛宝钗的金锁是伪造的?很多人误读,原文有明确交代
少读红楼:袭人身上最大的优点
少读红楼:贾府的餐桌礼仪
少读红楼:补天石为什么只单单剩下一块?
读《红楼梦》我们究竟在看什么?为何说“少不读红楼”?
少读红楼:林黛玉下世后第一次还泪
《她和她的他们》中肖顺尧饰演的赵熵,利用幻象式断案与死者交流,追寻真凶
和尚与段鹏切磋,云龙在旁加醋
苏东坡大笔一挥赠和尚一首诗,却用到了“一丝不挂”,究竟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