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荐书丨诗意,在文字落成时开始

发布时间:2024-01-26 09:15

阅读艺术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深入了解艺术的历史、理论和批评。 #生活乐趣# #艺术#

原标题:评论员荐书丨诗意,在文字落成时开始

□悦连城

文字,是我们描述经验、表达感受的重要工具,不同体裁承载不同的思想,适合不同的人群。其中,诗歌那种时而朦胧、时而清晰的质地,成为感性与理性之间的一架桥梁。

也恰恰是这种清晰又朦胧的质地,让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成为大众读者眼中的矛盾体:一方面,现代诗意象简洁、文字简短,似乎人人可以提笔挥就,这让“诗人”的门槛大大降低,各种头衔的含金量急剧缩水。而另一方面,文学的那根“金线”,在诗歌中又尤为显眼——不论官大官小、头衔多少,作品是否具有诗意,稍微有些文字修养的人一望便知。这也是某些靠混圈子、拼人脉成功上位的“诗人”,作品却沦为大众笑柄的重要原因。

这本《蹲守在风的眼睛》,无疑跨过了文学的“金线”。诗集中的意象,大多源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在青年诗人李新新笔下,落叶、小猫、冬夜……都栖息着可贵的灵性,而能在平凡物什中酝酿出诗意的,正是诗人细腻又敏锐的情感律动。都市漂泊的异乡人,躁动又落寞的心绪如何表达?渐行渐远的村庄,记忆与乡愁如何承载?觥筹交错的饭局,隔膜感如何融化于表面的热络之中?这些思绪与感受,似乎属于内心中“不可言说”的那一部分,我们很难用逻辑去拆解清楚,但,诗歌可以承载。

对意象的描述,清澈、简约又不失灵动;对情感的塑造,饱满、热烈却又克制。这是笔者品读这部诗集时的第一感受。虽然说“诗到语言为止”,但这本诗集中的诗意,却在文字落成时开始——它们流淌在意象与情感之间,似乎含而未发、若隐若现,却又的的确确存在着。这些如朝露般易逝的诗意,正是作品的价值所在。

由此,又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意?这似乎比臧否一首诗的好坏更难。的确,当我们试图用外延和内涵去“框定”诗意时,它已经悄悄溜走了。于是,有人便说,诗意是在翻译的时候流逝的东西。这种“借力打力”的界定方式,也反映出诗意的朦胧、模糊、难以捉摸。即便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高度普及的今天,AI助手仍然很难把那些著名的诗篇,翻译到信、达、雅的程度。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既然如此,不妨坦然接受技术留下的缺口,给诗人和诗意,留下一些栖息的空间吧!

责任编辑:

网址:评论员荐书丨诗意,在文字落成时开始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3660

相关内容

评论员荐书丨诗意,在文字落成时开始
西医药 or 中医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撞”到了丨荐书悦读
评论员荐书
书荐丨《未经删节》:《暮色将尽》作者、二十世纪英国杰出女编辑戴安娜·阿西尔的职场手记
曾国藩、钱钟书、余光中等文人的手稿来闵行了!这个艺术中心落成,首展名家云集
书荐丨维特根斯坦:从工程天才到哲学巨匠的非凡人生
世界读书日丨在上海,随时随地与书相遇
《另眼相看唐伯虎》丨用现代手法演绎传统之美
书荐丨《无声的细节:小说的“读到”之处》——资深文学编辑给初学写作者的锦囊妙计,助力读者高效发现小说写作关窍
视频荐书|《赞美闲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