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她逝去前的感慨,意味深长

发布时间:2024-08-10 18:57

为什么人总是喜欢在冬天穿短裤和长袖衬衫?因为这样看起来不会那么冷。 #生活乐趣# #幽默段子#

杨绛,生于1911年,本名杨季康,是中国杰出的现代作家和文学翻译家,享年105岁。她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跌宕起伏。早年接受中方文化的熏陶,后随丈夫钱钟书一同赴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并在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感受了西方美学的独特魅力。随后,他们携女回国,任职于名校。杨绛因个人文化修养,她的文学作品充满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她的小说和散文表现出对人性、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洞察,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学特色。然而,她同时展现了对中华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的理解,使她的作品兼具东方和西方的独特魅力。尽管在早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批判,但杨绛表现出从容淡泊的态度,这种从容淡泊贯穿了她一生,体现在她临近生命尽头时以自问自答形式的作品中。

在《走在人生边上》中,杨绛深刻地剖析了她对“人”的理解。她自称是一个旧社会的“老先生”,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附加诠释深意的小故事,她探讨了人如何成长、如何生存以及人活着的意义。她思考着人一生的目标:“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伴随着她逝去前的感慨,显得意味深长。

杨绛认为,生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平等,但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却是如此不同?为什么有富贵、有贫贱、有美丽、有丑陋?她指出,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人一生下来就有一份定数,无论我们如何努力,结果都是一样的。这种对命运的无奈让人们不禁思考,努力的意义何在?她回顾一生,看到各种人生转折,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改变这些转折。或许,命运早已决定一切。

然而,杨绛并非对命运的安排完全苟同。她在作品中对死后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她质疑人们对死亡的看法,认为人有灵魂,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体,而身体具有生命,称之为灵魂。她与大多数人对于死后虚无的观点有所不同,她相信灵魂在死后并没有消失,只是回到了家。她的一段文字中写到:“如果由后门太平间出来,我家是‘回家’了。”她对生命、肉体和灵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和剖析,提出灵魂与肉体之间存在斗争,但两者终究是统一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心。

对于肉体,杨绛在生物学的角度下进行了概括,认为肉体是真实而存在的。从胎儿发育到婴儿再到有思想的成人,肉体都在不断地变化。而灵魂则是人性中的良善之处,是存在于人的本体中的。她认为灵魂不争不抢,只是存在。在肉体和灵魂的争斗中,两者的高低决定了人如何活着。她鼓励人们努力使灵魂占据高位,实现对那些不好的事物的克制,使良善占据主导地位。

为了回答“人为了什么而活”,杨绛提出了信仰这一重要的元素。她认为,人为了信仰而活,信仰是灵魂的灯塔,是引导人前行的方向。无论是肉体占据高位还是灵魂占据高位,都需要有信仰的支撑。她通过自身的观点,表达了对信仰的坚定态度,认为信仰是感性的,有情的,是使人坚定不移,能够冲破迷雾走向光明的力量。

此外,爱也是人为之活的动力之一。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却依赖于爱。亲人、朋友、知己等关系构成了人的情感支撑,使人在困境中能够勇往直前。杨绛通过自己的经历,特别是在丈夫和女儿相继离世的时刻,深切体会到爱的力量。她的文学作品充满着对爱的理解和表达,使她的生命充满了希望。

最终,杨绛鼓励人们珍惜当下,寻找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她提出人生一世,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独自去寻找答案。她希望每个人能够统一灵魂与肉体,不盲从命运,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活出真实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她强调了人类的存在对世界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都在为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人生一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爱。无论信仰什么,无论爱什么,这些都是人为之活的原因。杨绛的一生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人生智慧。活着,是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意义,是为了信仰和爱而感悟生命的真谛。

责任编辑:

网址:杨绛: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她逝去前的感慨,意味深长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36506

相关内容

杨绛: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她逝去前的感慨,意味深长
杨绛先生的文字,怎么读都不够!
杨绛:内心强大的三重境界,允许、接纳、超越
人活一世,就是一种领悟
书札里的钱杨世界——读《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杨绛: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为镜
钱钟书给杨绛回情书,全篇只有一个字,却被杨绛称为:最懂我的人
杨绛:到了一定年纪,要学会沉默寡言
杨绛:真正聪明的女人,都关上了人生的3道门,越早关上越好命
父母过世后才发现,普通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