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序》真迹现世,权威专家估价5亿!“砖家”能不能别骗人了

发布时间:2024-08-03 15:49

定期进行家庭节能评估,了解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以节省能源。 #生活知识# #生活方式#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生命垂危,临终前召见太子李治。太宗对李治说:“我有一事托付给你,我知道你一直孝顺,应该不会违背我的意愿。”太宗询问:“你可愿意为我寻找一件东西?”太宗随即道:“我希望你为我找到《兰亭序》,并将其带去,以及不可忘却的弓箭。” 李治遵循太宗的嘱托,将《兰亭序》装入玉匣,陪葬于昭陵。历史记载显示,王羲之的《兰亭序》很有可能安眠在唐太宗的陵墓之中。然而,专家猜测认为,《兰亭序》真迹已失传多年,因为其古老的年代和不易保存等原因,今日所见的《兰亭序》多为唐代后人的临摹作品。

唐太宗对书法情有独钟,尤其喜爱被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作品。在不懈的努力下,他最终获得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太宗对此赞不绝口,命令书法名家们临摹《兰亭序》真迹,并分别赐予亲信和皇子。因此,传世至今的《兰亭序》多为唐代后人临摹的杰作。至于《兰亭序》真迹的下落,有人认为在昭陵中,也有人说在武则天的乾陵,甚至有一种猜测,称《兰亭序》可能已经流传至民间。

对于《兰亭序》的真迹,广大文化爱好者一直充满期待。这幅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究竟有何魅力,令后世书法家如此向往?然而,由于真迹可能早已失传,人们见到真迹的几率几乎为零。直到2019年,一则消息传来,《兰亭序》的真迹现身并经专家鉴定为真品,估价达到了5亿元。这一消息在书法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据报道,消息是在“中国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上发布的。专家在会上鉴定了数十件传世书画,其中包括早已默认失传的《兰亭序》真迹。这件《兰亭序》的所谓真迹来自珠三角地区,专家在鉴定时声称其纸张生产年份为公元364年,并根据书法作品上的题跋认定为真迹,估价高达5亿元。然而,这一消息引发了人们的质疑。首先,研讨会的名称中带有“量子检测”,却与书画关系不大,使得这个机构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其次,所谓的“题跋完善”也引发了笑料,因为仅凭“书圣真品”、“公权鉴之”、“芾题跋”等字眼就鉴定为真迹,显得有些牵强附会。这些题跋明显出自同一人之手,引起人们的不满。

一时间,这个“中国书画量子检测研讨会”成为了众人讨论的焦点。许多人感叹:“这简直是个笑话,就是看到‘书画’二字才知道不是研究物理化学的组织。”此事引发了对专家鉴定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在玩弄艺术市场。这也让人深思,专家如今在文化领域的声望逐渐受损,部分人滥用专业标签,以谋取私利,导致书画市场乱象丛生。

细思之下,这并非个案。这些所谓的“砖家”为何频频出现,其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最终归结为利益。尽管并非所有专家都是不负责任的,但少数不端正行为却令整个专业领域蒙羞。这些“砖家”为了自身利益而糊弄市场,令书画市场愈加混乱。时至今日,我们不禁要思考是否是时候对这一状况做出改变了。

责任编辑:

网址:《兰亭序》真迹现世,权威专家估价5亿!“砖家”能不能别骗人了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34995

相关内容

《兰亭序》真迹现世,权威专家估价5亿!“砖家”能不能别骗人了
黄永年:关于《兰亭序》的真伪问题
小姑娘还是太年轻了,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在无锡博物院展出
“俺河南人,又骗人了?”
敦煌挖出一件王羲之书法,被多国认定为真迹,却几乎无人见过!
电影里都是骗人的
莫奈名作拍卖估价达2500万美元
大姐携一幅画来鉴宝,称是祖传藏品,专家估价:至少1000万
太漂亮了,月薪10W能不能娶到这么漂亮的老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