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父亲看到《背影》,才与儿子重归于好,安然去世
看电影可以让你看到不同的世界 #生活乐趣# #电影#
朱自清与父亲朱鸿钧的曲折父子情
朱自清,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散文家之一,其作品《背影》成为中小学语文必读之文。这篇散文中描绘的老人形象令人难以忘怀,然而,故事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曲折和矛盾。
朱自清的父亲朱鸿钧,字小坡,本姓余,年幼时过继到朱家,改姓朱。朱鸿钧原生活在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娶了周绮桐为妻,育有朱自清。1903年,朱鸿钧带着妻儿迁至扬州,成为扬州榷运局长,负责管理烟酒专卖,生活逐渐富裕。然而,命运的转折却在1917年降临。
这一年,朱鸿钧失去了肥差,导致经济拮据,心情烦躁。同时,他因纳妾而引起家庭矛盾,尤其是与正室周绮桐以及旧姨太太潘氏之间的纷争。此时,朱自清正在北大哲学系读书,成为家中长子,肩负着家族的期望。然而,这个家庭却在朱鸿钧的职位丧失后陷入困境。
朱自清因对父亲纳妾感到不满,导致与朱鸿钧发生矛盾。而矛盾的起点,正是在朱鸿钧失去肥差后。朱自清认为,父亲虽然聪明,但无所事事,沾花惹草,对他的感受毫不顾及。因此,朱自清一气之下,带着小家出走,离开扬州,在其他地方任教。
这段时间,父子关系处于冰点,相互间长时间不联系。朱鸿钧曾通过关系将朱自清在扬州八中的薪水领走,使得朱自清生活陷入困境。这段父子之间的冷战一直持续了好几年。
1925年,朱自清写成《背影》,怀念父亲,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善意。然而,这篇文章并非当时写的,而是在八年后完成。父子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1928年,朱鸿钧读到《背影》后,感慨万分,手捧书本登门向朱自清致谢。从此之后,父子之间的冰冷关系逐渐融化。朱鸿钧总是以慰问孙子的名义给朱自清写信,朱自清也每月寄钱赡养老人。这份善意的交流,让两位父子在生活的最后阶段重新建立了联系。
朱鸿钧在解开心结后,生活了十几年,直到1945年去世。这段父子关系的曲折经历,展示出了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挫折。然而,最终,通过《背影》这篇文学作品,朱自清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敬意,为这段曲折的父子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责任编辑:
网址:朱自清的父亲看到《背影》,才与儿子重归于好,安然去世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34700
相关内容
朱自清的父亲看到《背影》,才与儿子重归于好,安然去世红豆帮阿奶出摊,看到阿奶背影,瞬间想起姥姥
贵州:19岁儿子突然去世,丈夫一夜白头,妻子:希望他能哭出来
父亲到军校看儿子,儿子嫌丢人,谁知父亲被老战友认出
马尔克斯去世近10年后,两儿子决定出版其生前明确表示“必须销毁的作品”
徐悲鸿长子:出生就不被父亲喜欢,取了一个晦气的名字,7岁夭折
罗京儿子近况:名字取自唐诗,高中毕业赴美留学,越来越像父亲
这就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教育
人老了,走不动时才知道,儿子和女儿的差别很大
父亲决定将心脏献给儿子,手术前的一段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