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居民跨城来看剧

发布时间:2024-07-29 09:51

公共交通知识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非常重要,了解如何有效使用公共交通可以提高出行效率。 #生活常识# #社会热点分析#

英文原版《剧院魅影》剧照。(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商报记者 吴素红 李丹

5周40场演出!原版《剧院魅影》刷新了深圳演出市场的最高纪录。

自7月2日起,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首演至今,在深圳掀起了“魅影旋风”。

“深圳的市场比我们想象得更具潜力,也让我们看到深圳观众对于高质量作品的极大热情。”原版《剧院魅影》深圳站的主办方、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鸿娅说。

随着演唱会、音乐剧、舞剧、戏剧等在深圳轮番登场,大湾区居民“跨城来看戏”成为来深圳分享的一股新潮流。

“太震撼了!看到吊灯升起的瞬间非常激动,这是看多少遍照片都无法获得的共鸣!”“看完觉得‘搬砖’一周的痛苦都离我而去。”这些热情洋溢的观演心得,在自媒体上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讨论。

主办方表示,开演之前,第一周的全部8场和第二周的部分场次就已经售罄。开演后,因为演出口碑上佳,票房一路走高,很多观众在观演后进行了复购。前三周平均上座率超过92%。

“魅影旋风”不仅席卷深圳,带动了不少大湾区城市居民为剧奔赴,“跨城看剧”成为新潮流。

根据深圳滨海艺术中心的票房分析,前来观看音乐剧的观众,来自香港、惠州、东莞、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等地观众增多。

除了原版《剧院魅影》,7月12日,另一部世界经典原版音乐剧《妈妈咪呀!》也首次来到深圳,在南山聚橙剧院连演10天。

杨鸿娅认为,深圳是一个年轻有活力的城市,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发展事业,同时也有着更高的文化生活需求。

先看消费群体。根据深圳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32.5岁是全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是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年轻充满活力,且还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这与培育音乐剧市场需要的消费群体高度契合。

再看城市场馆设施。近年来,深圳市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将深圳打造为“演艺之都”。除了引进大型演唱会及剧场类项目,现代化演出场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建成。

随着深圳滨海艺术中心、坪山大剧院、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等高标准演艺场馆建成运营,《剧院魅影》《音乐之声》《唐璜》等越来越多国际级重磅演出被引进。

深圳年轻群体对文化演出日益高涨的热情、市场的消费能力、城市的接待保障能力,成为深圳吸引国内外顶流演出剧目纷纷来此首演首秀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深圳演出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据道略演艺产业研究院对深圳150余个(包括专业剧场、大型体育场馆、广场、会展中心、公园临时搭建演出场地等)在2023年举办了营业性演出的场所进行统计,2023年深圳共举办营业性演出超万场,服务观众近400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9.6亿元。

责任编辑:

网址:湾区居民跨城来看剧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34483

相关内容

湾区居民跨城来看剧
世界名团、口碑好剧将登金湾艺术中心舞台 28米巨型祥龙迎观众
观沧海:共建人文湾区 共享机遇湾区
湾区建设五载,港人逐梦同航
2023湾区升明月大湾区电影音乐会,周深献唱《湾》…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作品邀请展举办,128名艺术家作品呈现和美湾区
16米《湾区颂》全景讴歌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
“文化巨轮”载歌扬帆 湾区新地标闪耀亮相
头版头条: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今起向公众开放
“骑楼船班”!广州澳门两地艺术家的跨城艺术实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