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何不给宝黛二人完婚?这是她的遗憾,也是我们的遗憾!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生活知识# #历史文化#
在10版的《红楼梦》电视剧中,贾母去世时,大叫了几声黛玉,这一改编的情节获得了不少观众的眼泪。从人性的角度而言,贾母临死前对林妹妹的思念,也是合情合理的。
林黛玉,是贾敏与林如海所生的女儿,而贾敏,正是贾母疼爱的女儿之一。也是因此,当贾敏去世后,她便特意让下人从扬州将外孙女林妹妹接近了贾府。
贾母对黛玉,关怀备至,不仅将身边会服侍人的丫鬟紫鹃赐给了她,还将她与宝玉放在了自己身边生活。这样的安排,为黛玉的成长提供了最舒适的环境。
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意,也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中慢慢滋生了。
阅读《红楼梦》,我们会发现,宝黛爱情故事,是全文一条重要的主线。而有关他们的婚姻,也一直是勾起我们持续阅读的欲望之一。只是,遗憾的是,这样一对难得的犹如知己般的爱情眷侣,却最终以悲剧收场,天人远隔,独留宝玉思念世外仙姝寂寞林。
“都道是金玉良缘,庵只念木石烟缘;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首《终身误》,写尽了宝黛爱情的悲欢。
所以在面对宝黛二人悲剧之余,不少朋友带着遗憾的遐想:如果贾母成全他们二人,那该多好?
是啊,曾经的贾母,又何曾不是木石烟缘忠实的支持者,尤其在清虚观打醮时,当宝黛二人因为张道士提亲而发生激烈的争吵时,为了安慰他们,贾母不惜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我这老冤家是哪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
其对宝黛二人的态度,不言而喻。而问题就在于,贾母既然有这样的态度,为何不能做主成全他们?
对于这个问题,有许多朋友述说过自己的见解,而今天,小白也想同大家一同,聊一聊这个让人惋惜的话题。
贾母为何不成全宝黛?其实原因非常复杂,归纳来说,主要有着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
以贾母在贾府中的威望,若她做主宝黛二人,自然不是难事,对于这一点,无论是紫鹃情试宝玉的初衷,还是贾琏的小厮同尤氏姐妹谈论宝黛二人都明确表示过。
紫鹃情试宝玉时,便同林妹妹这样说过:
紫鹃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
贾琏的小厮兴儿同尤氏姐妹聊天,谈起宝黛二人的婚事,也说了类似的话:
兴儿笑道:“若论模样儿、行事为人,倒是一对好的。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所以说,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贾母确实有替宝黛二人做主的能力。但她为何迟迟不肯做主呢?其实王夫人对林妹妹的态度,是让贾母犹豫的关键。
毕竟,贾母年事已高;毕竟,王夫人是贾宝玉的母亲。而一旦,林黛玉成为宝玉的正室,她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个婆婆。
封建社会不像今天的社会,虽然婆媳矛盾同样类似;但今天的婆婆远比不上封建社会时代下婆婆所具有的权利。
就如我们熟悉的《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这个故事中,刘兰芝是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她们二人,夫妻恩爱;而刘兰芝,不仅勤劳,对婆婆也非常孝顺。按说,这样的夫妻二人,理应幸福美满才对,但最终,因为她婆婆的刻意刁难,生生地拆散了他们,他们二人不得已,双双选择了殉情。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刘姥姥游大观园,众人来到潇湘馆,王夫人连黛玉敬上的一杯茶都不愿意喝;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一听到晴雯的名字,立马怒气冲天,咬牙切齿的说道:
“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说得。
对黛玉如此疼爱的贾母,又怎能不顾及她与未来婆婆之间的关系呢?
试看王夫人的现任儿媳妇李纨,同黛玉等人调侃时是怎么说的?
黛玉指着李纨道:“这是叫你带着我们做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
李纨笑道:“你们听她这刁话!她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的恨的我!只保佑着明儿你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
李纨,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还为贾府生下了一个男婴,年纪轻轻,却甘愿守寡,然她的婆婆王夫人,对她尚且如此;试想,若黛玉成了她的儿媳妇,又怎能有好日子呢?
第二个原因:林黛玉的身体。
六岁的林黛玉进荣国府,其风流标致的外貌让人喜欢,但她天生体弱也显得十分明显,所以有人才会特意问她,是否有什么不足之症?
林妹妹听了,讲述了她的经历,原来她是天生体弱,从小便药不离身。三岁的时候,有一个癞头和尚来到她家,同她父母说,唯有让她出家,一辈子不见外人,才能除了病根,只是她父母都认为赖头和尚说的是疯话所以没有在意。
因此,进入荣国府的林妹妹,一直吃着人参养荣丸。贾母听林妹妹说起她的病,丝毫没有在意,或许在她看来,以贾府的富贵,没有治不好的病,所以她满不在乎的说道:我这正配药丸呢,给你配一副就是了。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林妹妹年龄的增长,她的病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众人在王夫人的房间闲聊,王夫人就特意聊起了她的病。
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
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一向不喜欢林妹妹的王夫人,能如此在意林妹妹的病情,实属难得;只是显然,对于她为黛玉换太医,贾母有一百个不放心,所以她连招呼都没打,还依然让王太医给林妹妹看病。
到《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薛宝琴等人来到贾府,黛玉面对这样的热闹场景,喜极而悲,想起了自己无亲无故的可怜身世而伤感不已。
贾宝玉看出了她的心思,所以特意安慰她,便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宝玉忙劝道:“这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黛玉拭泪道:“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宝玉道:“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哭是黛玉的家常便饭,而眼泪的减少,显然意味着她病情的进一步加剧。
贾宝玉,作为荣国府的宝二爷,成婚后的他,迟早要接管荣国府,只是,以黛玉的身体,她能胜任荣国府当家人的重任吗?
贾母对黛玉固然宠爱,但作为贾府的一分子,她也有义务对这个家负责。所以,正如贾琏的小厮对尤氏姐妹所说的:宝黛二人之所以没完婚,黛玉的身体状况,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原因:贾宝玉的年龄。
在清虚观打醮时,当张道士向贾母提起宝玉的婚姻大事时,她特意以宝玉命中注定不宜早娶为由,委婉地拒绝了。
说毕,呵呵又一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得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能,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
贾母道:“上会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点儿再定罢。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赵姨娘与马道婆合伙,做法陷害宝玉。最终,被赖头和尚与坡足道士救了过来,赖头和尚明确说过: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
如此看来,以此时宝玉的年龄来看,结婚确实言之过早。
当然,对于熟悉这一情节的朋友而言,也能明白,贾母对张道士提亲的婉拒,其实是别有深意的。那就是:回击元春端午节赐礼。
元春端午节赐礼,将宝玉、宝钗二人的礼物给成一样;黛玉同贾府三春的给成一样。激动的让一向不爱花儿粉儿的宝钗,都戴上了红麝串满处跑,惹得宝黛二人争吵不断。
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就元春端午节赐礼一事而言,无论这是否意味着这代表的是元春这个姐姐对宝玉婚姻的真实态度?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宝黛钗三人,因为这件事,都有了各自的心思。
因此,在清虚观打醮中,贾母婉拒张道士的提亲,有维护宝黛婚姻的可能!
其实细看原文,我们会发现,对待宝玉的婚姻大事上,贾政与贾母的态度也是一致的。
比如《红楼梦》第七十二回,赵姨娘借着服侍贾政的机会,向他提出给贾环讨要彩霞一事,只是贾政听了,果断拒绝了,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无奈赵姨娘又不舍,又见她妹子来问,是晚得空,便先求了贾政。贾政因说道:“且忙什么,等他们再念一二年书再放人不晚。我已经看中了两个丫头,一个与宝玉,一个给环儿。只是年纪还小,又怕他们误了书,所以再等一二年。”
而此时的宝玉,年纪至少有十六岁了,但在贾政看来,他的年纪却连要通房丫鬟的机会都不够。
在贾府之中,有一个规矩:凡爷们大了,未娶亲之先,都先放两个人服侍的。
可见,贾母拿宝玉年龄小说事,也并非随口说说。毕竟,曾经那个十四岁中秀才的贾珠,就是因为早婚而早亡的,他的先例,是贾母等人的心病!
第四:是贾府经济状况。
细看原文,我们会发现,贾母对宝黛二人婚姻的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贾母八十大寿时,面对南安太妃要见贾府的小姐,贾母推出林妹妹这一节。
南安太妃因问宝玉,贾母笑道:“今日几处里念‘保安延寿经’,他跪经去了。”
又问众小姐们,贾母笑道:“他们姊妹们病的病,弱的弱,见人腼腆,所以叫他们给我看屋子去了。有的是小戏子,传了一班在那边厅上,陪着他姨娘家姊妹们也看戏呢。”
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
到后来,我们会发现,甚至连王子腾女儿出嫁,贾母都将黛玉派了去。
试想,若贾母真的坚持让宝黛二人结成夫妻,她为何又要这样推出黛玉呢?可见,面对贾府危机的加剧,贾母对宝黛二人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原文描写了尤氏在贾母这里吃饭的情形。当贾母吃过饭后,轮到尤氏吃时,下人剩来的,却是主子吃的白米饭。
尤氏道:“快过来,不必装假。”贾母负手看着取乐。因见伺候添饭的人手内捧着一碗下人的米饭,尤氏吃的仍是白粳米饭,贾母问道:“你怎么昏了,盛这个饭来给你奶奶?”
那人道:“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鸳鸯道:“如今都是‘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的。”
王夫人忙回道:“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生恐一时短了,买的不顺口。”
贾母笑道:“这正是‘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来。”众人都笑起来。
谁能想到,昔日一顿螃蟹宴都能花二十多两银子的贾府,会沦落到给贾母准备饭都是按着量做得?想来,此时复手在一旁听见这一幕的贾母,内心也是止不住的心酸。
如贾母这样暮年的老人,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山珍海味的美食吗?其实并不是,像这样行将就木的老人,最渴望的,是子孙后代的幸福美满。只是贾府的衰败,贾母无力拯救。
而面对这一幕,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对于女儿贾敏留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女儿林妹妹,她却不能不为她考虑好后事。
为她寻找一个幸福的家,寻找一个优渥的家,应该是她最大的心愿。
身处于贾母这样的年纪,无论她是否体会出宝黛二人的情意,都不能左右她,对黛玉的婚姻做出正确而理智的决定。从公二论,爱情总是一时的新鲜,而生活才是幸福的真相。
小结:
当然,贾母未能成全宝黛二人,除了以上这四个原因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政治原因,作为封建社会下的女子,她们的婚姻,总是躲不过政治婚姻的宿命。从这一点来看,贾母为黛玉另择良婿,不仅能让林妹妹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好;反过来说,对贾府而言,也是一种有利的帮助。
除此之外,宝玉的姐姐贾元春,这位贵妃娘娘,以及始终萦绕在贾府上空的王子腾,也是贾母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欢笑也充满了感动;而贾母对“二玉”,也曾一度坚定着支持着,只是,在这众多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下,她最终,又不得不放弃这样的坚持!只是贾母的放弃,依然显示了,她对外孙女林黛玉发自内心的疼爱!
责任编辑:
网址:贾母为何不给宝黛二人完婚?这是她的遗憾,也是我们的遗憾!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32968
相关内容
贾母为何不给宝黛二人完婚?这是她的遗憾,也是我们的遗憾!红楼梦:富贵荣华一生的贾母却以失败结局,三大遗憾只有含恨九泉
《红楼梦》她才是宝黛婚姻的坚定捍卫者
红楼梦:贾母最宠爱的元春做了一件事,引起了贾母的反感
“神佛要这样,林黛玉也只得罢了”,贾母为什么这么说?
贾元春看到黛玉和宝钗,为何突然想起了宝玉?
红楼梦:王熙凤听到林如海的死讯后为何笑了?背后大有深意
《红楼梦》贾母为何不喜欢亲孙女迎春?
《红楼梦》:贾母对薛宝琴的疼爱,不过是一场算计
宝玉首次发怒踢人为何偏偏踢的是袭人?作者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