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张文博做客长江讲坛,详解隶书经典碑帖

发布时间:2024-01-14 14:13

观看经典电影或纪录片,了解历史和文化。 #生活乐趣# #消遣#

原标题:策展人张文博做客长江讲坛,详解隶书经典碑帖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黄佳文 谢宁

摄影 王亮

感受隶书带来的文化洗礼,在隶书的“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中感受那一笔一画中饱含的时代风貌与文化盛宴。1月13日,《书风(第五回):图像学意义上的隶书研究展》策展人张文博做客长江讲坛,通过正在武汉美术馆展出的这个展览的大量展品图片,带读者了解两千年的隶书演变史。

战国时期是隶书书体的萌发时期;秦代至西汉时期隶书逐渐替代篆书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传播媒介和载体;东汉是隶书字体和书体的共融时期,完成了隶书审美艺术的转换阶段。

《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合称“孔庙三碑”为书法爱好者熟知,而乙瑛碑刻立时间最早,素有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之称。张文博详细介绍了《乙瑛碑》中隶书的魅力,逆锋落笔,藏头护尾,蓄势平出,力在其中,收笔利索。其点画多为圆笔,包括转折,捺笔明显都是圆为主,方笔为辅。内紧外松,上紧下松之外,字形极力向左侧舒张,而字的重心往往偏右,这一典型特征使得乙瑛碑极具动势之美。

接着张文博播放自己实地考察的视频带读者感受“汉三颂”:《石门颂》《郙阁颂》和《西狭颂》。三者的风格截然不同,《郙阁颂》用笔圆转中多方折,俊逸古朴,雄壮磅礴;《西狭颂》则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庄严雄伟,高古朴拙;《石门颂》是挥洒纵横一路的代表作,笔画舒展,结体错落有致,姿态飘逸。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直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样的美德被印在《石台孝经》中赓续至今。其碑身由四块青石合成长方柱体,四面刻有正文十八行,行五十五字,由唐玄宗李隆基御笔亲书,文和注为隶书,御批为行书“工八分章草,丰伟英特”;唐肃宗李亨用篆书题写碑额;国子祭酒李齐古的楷书上表刻于碑末。碑顶雕刻灵芝云纹簇拥的双层花冠和神龙,碑座由线刻双狮和卷草纹饰的三层石台垒起。《石台孝经碑》集“三帝:文帝孔子、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篆、隶、行、楷四种书法字体”于一碑,被誉为“西安碑林第一碑”。

随后张文博还介绍了以曲线主导的《山河堰落成记》,直线刚劲、挺拔,曲线圆润、柔媚,作为唐宋隶书的代表令人眼前一亮。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

网址:策展人张文博做客长江讲坛,详解隶书经典碑帖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2861

相关内容

策展人张文博做客长江讲坛,详解隶书经典碑帖
自己说、自己唱、自己演,曲艺人吴健做客长江讲坛
作家饶雪漫做客重庆理工大学“两江讲坛”
端午佳节,琵琶与古琴专场讲演会“乐动”长江讲坛
艺术开卷|高清放大读碑帖: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
“江水沛兮——徐本一书法研究展”开展,徐本一家学渊源曝光
长江文艺出版社荣获当当、京东、博库、文轩多项奖项!
杭博“百万收藏”特展将开展 时代物证唤醒“杭城记忆”
梅林文化讲坛迎世界读书日!阅读经典篇章《平凡的世界》
内蒙古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学院2024届本科生“揄策·艺论·展”毕业展开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