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杨玉功译本重磅归来
多用积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生活知识# #情感沟通#
原标题:《悉达多》杨玉功译本重磅归来
01
一个人的一生似乎很短,又好像很长。在知天命的此刻,儿时的记忆也并没有忘怀,就时间的感受而言,五十年岁月不过是转瞬间而已。若从人生的主体状态来观察,从前的种种迷惘、追寻、烦恼、绝望又显得如此辽远,仿佛是前世的景象。《悉达多》一书贯穿我三十年的人生岁月。约1991年从一位美籍华裔留学生手中得到此书的英文版,自发开始翻译并于1994年定稿。其后虽想方设法企图出版,译稿却沉寂了十六年之久。世纪文景出版公司于2008年准备出版黑塞作品系列时,与众译者已然签订了翻译出版合同,其中也包括《悉达多》一书。我通过文景的编辑将我翻译的样稿转给《悉达多》的约定译者,这位我至今未曾谋面的译者居然主动放弃翻译,将出版的机会留给我的译稿。这位译者的恩义我至今仍铭记在心。《悉达多》对于现在的我更像是前尘往事。对“意义”的追寻是青春时代较为“高尚”的躁动,而此时,意义是所有此时此地的视听言动与念念迁流。年轻时自命不凡的傲骄往往是对自我不切实际的期许,如同鼓胀的气球必然被岁月所刺穿,如今自命的“不凡”往往是无法逃避的责任与烦恼。
02
黑塞原书中的“悉达多”象征着所有人心中那个不甘平庸、期待觉悟的自我。《悉达多》初版之后,我一度把自己Nokia E71、E72手机的代号定名为Siddhartha(悉达多),结果连续丢掉了两台手机。虽说纯属巧合,我毕竟意识到:悉达多是印度当年那个志在觉醒的青年,那个独一无二的“成佛”的个体。黑塞的书是黑塞根据自己的生活与心性体验推想当年悉达多成佛的心路历程。每个或感动或豁然于心的读者又投射了他或她身心的独特经历。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同体大悲”“天堂净土”,在时间的迁流之中,似乎很难成为安住的境界。中国人的感慨,是在形而上的纯粹理性之后,特别能动人心魄。“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可浇透最坚硬的块垒,悲悯的天空下,万物散发出迷人的生机。书中的悉达多结束苦行,渡过生命之流回归人世,他看到的正是某种兰亭之境。
03
宗教与生死不可或分。生与死其实是一体两面。两面易解,一体难知。孔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贪生的本质是绝望:认定生命是宇宙的尘埃,绝无未来,必须紧守庸碌的现世。向死的本色是虚妄:相信此生是过客,价值只在神的未来天堂。贪生是恋物,向死是迷心。恋物是存在主义,迷心是宗教主义。悉达多因过于聪明而鄙视尘俗,决绝弃世而苦行;又因良知而看透苦行背后的浮华之我。悉达多的回归人世也是左右摇摆:理想与生存、超脱与欲望的双重困境,由此亦可推想黑塞中年危机之深重。《悉达多》一书有其持久的意义。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尽早打破身心的虚妄,让生命焕发出真实的光热。《悉达多》正可以让我们的心经历种种人生境界的淬炼,脱去浮华的泡沫,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并由此体会生命的美好。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悉达多》一书颇谙此道。
04
翻译有形神之别。寻章摘句、条分缕析或失其贯通灵妙之气。以手指月,见月亡指,以语言之现象,见作者之真意,此为翻译之前提;其次则导原作之活水入目标语之旷野,活泼泼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曲尽其意,自成本地风光之美。
佛法入中国,翻译居功至伟,前有罗什,后有玄奘,皆超凡入圣之士。“悉达多”之名即由玄奘法师译定,至今已历千年。黑塞写《悉达多》时正值西方遭遇精神危机的时代,他的直觉让他心向东方。《悉达多》中文版再版的时刻,东方的中国正开始展现其悠久文化的本色。
文 / 杨玉功
(节选自《悉达多》译者序)
责任编辑:
网址:《悉达多》杨玉功译本重磅归来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2652
相关内容
《悉达多》杨玉功译本重磅归来汤晓凤|悉达多:体验生命 证悟涅槃
《悉达多》:觉醒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为你自己
除了顾九思,无人敢信玉茹竟能安然归来!
主打一个浪漫!云岩开阳息烽路边音乐会重磅归来,奏响春的乐章
《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译本)将在大陆首度出版
《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译本将在大陆首度出版
陈丽跟国生离婚后发现怀孕多年后带着儿子归来
悉闻你心绪不宁,故相柳翩然而至
“玉”见《宣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