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以针代笔 一架绣绷里的惊艳“苏式”美学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生活知识# #历史文化#
苏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2000多年来,一直以“精、细、雅、洁”著称。它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髓,博采中国画理等艺术的众长,跳脱出旖旎绰约,呈现出大气雄浑的时代气韵。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起走进江苏苏州,感受苏绣中呈现的历史文明、万千锦绣。
一架绣绷十指春风
传统意蕴气象万千
针线耕织数千年前的灿烂图景,就像与浩瀚的华夏文明史重逢。2006年,邹英姿在国家博物馆邂逅了镌刻着灿烂中华文明密码的青铜重器——后母戊大方鼎。流转凝眸的一瞬,邹英姿决定用最轻柔的苏绣,1∶1再现这个世界上最厚重的青铜礼器。苏绣最擅长用丝线的光泽感去呈现绣品的立体与真实,然而面对锈迹斑驳的后母戊鼎,这种明亮的光泽感却成了刺绣中最大的障碍。
苏绣非遗传承人 邹英姿:我是把针脚往回缩的,整个的光源都会往回收,它不会那么向外那种很着急的感觉。
为了最大程度还原后母戊鼎斑驳的表面和神秘的纹饰,邹英姿创造性地设计了应用了全新针法“滴滴绣”:在点状或短线状针脚之间,用相隔、相叠、相接、相交四种形式,以疏密变化方式进行排列布置。短针脚如细水珠般点点滴滴,正好能降低丝线本身对光的敏感度,呈现点状离散的光影变化,内敛古朴的厚重气韵。“滴滴绣”由此成为第一件获得国家刺绣技术专利的刺绣技法。
苏绣非遗传承人 邹英姿:其实也是从传统中走来的一种针法。针脚特别短,在0.2毫米至0.3毫米这样子的一个间距来完成的。大家可以看它这个里边滴滴绣之间是有空隙的,呈颗粒状的,给人一种可以呼吸的感觉。
以针代笔,以线为墨。这部作品为了复刻青铜器颜色的真实感,仅绿色的丝线就用了四十多种,呈现颜色的自然过渡。
将一根丝线劈成几百份,在一个针眼里,把各种颜色的劈线镶在一起,在针脚、颜色之外,用几微米粗的丝线线条活灵活现地表现鼎器的磅礴气象和不言自威。凹与凸、直与曲、力与美、刚与柔在这一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苏绣非遗传承人 邹英姿:这件作品做完,我想让人们觉得手去弹它的时候会有声音出现,这种青铜器的东西,你去打击它是会有声音的,咚一下子那种感觉。
从“工”到“艺”
探索苏绣新的时代表达
历时三年,这部名为《问鼎》的作品问世,呈现出惊艳世界的东方美学。邹英姿为流淌古意的传世国宝注入生命,让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活”了起来。将运河绣进节气里,让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有了“苏式”表达。邹英姿为代表的苏绣人,用一针一线讲述着新时代关于苏绣的中国故事。
素描、水墨、拓片、壁画、石刻、青铜器甚至是彩塑作品,都成为邹英姿苏绣表达的新元素,在天地间呈现精彩万千的新时代气象。
苏绣非遗传承人 邹英姿: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断过层,是无比精彩的,我一直想讲述好中国的刺绣故事。
如今,两万多人的苏绣小镇镇湖,仍活跃着“四百绣庄、八千绣娘”,还有五千多人从事刺绣相关行业。从仿真绣到乱针绣、滴滴绣,苏绣在理念和技法实现了从“工”到“艺”的突破,而苏绣全面数字化,是邹英姿正在探索的方向。
苏绣非遗传承人 邹英姿:数字化之后就是我们的高科技,从事这项技艺更快捷更方便,让它有着另一种重生的方式,来展现给当下以及未来的人们所看见。
责任编辑:
网址:文化中国行丨以针代笔 一架绣绷里的惊艳“苏式”美学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9916
相关内容
文化中国行丨以针代笔 一架绣绷里的惊艳“苏式”美学呈现历史文明 看传统文化“苏式”表达
武俊敏:一针一线谱晋绣华彩 向新谋远扬绣道文化
文化中国行丨窑火“陶燃”越千年
苏州绣娘一根针绣出银河宇宙,美国航天局重金求购,称:只属中国
【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传承陇绣技艺“敲开”市场大门
内蒙古刺绣:“针”功夫绣出多彩北疆风情
“行进中国”调研行·活力贵州|指尖上的非遗 “绣出”新的故事
凭珠作画 以绣抒怀
资讯有故事丨听!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声音”奏响哥本哈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