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山湾传入上海的铜版画,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表达
研究古老的艺术传统,如中国的国画或日本的茶道。 #生活知识# #文化艺术#
原标题:从土山湾传入上海的铜版画,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表达
12月28日,“第七届上海铜版画展”在上海市徐汇区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杨越、王家增、王连敏、徐宝中、范敏、孔国桥等6位艺术家的64件作品,展示了铜版画在中国发展的一个侧面。作为“上海版画季”的首展,本次展览与刘海粟美术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拉开“上海版画季”的序幕。
展览现场
上海徐汇是东西文化交汇地,海派文化发源地。在徐汇的众多文化名片中,有一张是土山湾,徐悲鸿曾经说它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范廷佐于1852年建立美术学校,后发展为土山湾画馆。而铜版画传入上海,正是从土山湾画馆开始的。当时身为传教士的宗教艺术家范世熙被院长石可贞请来,为中国孤儿传授铜版画制作技艺。
“土山湾画馆的铜版画不仅仅是模仿西方,而是在西方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表达。”策展人卢治平提及,在当时土山湾的铜版画创作中,有绘制秦皇汉武等历代帝王,中国的神话人物、动物等等,在笔触勾勒方面则尝试采用中国传统线描技术。这些作品制作完成后送到法国,以别具一格的风格对当地产生了影响,起到了中西交流互鉴的作用。
如今百余年过去,当初从西方传入的铜版画技术在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发展变化?“通过铜版画的发展,看中国艺术家如何利用西方的技术做我们自己的文章,是我们做这个展览的初衷。”卢治平说。
参展的6位艺术家来自全国各地,均是在版画领域耳熟能详的大家。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有的粗犷热情,有的细腻动人,有的注重写实,有的侧重抽象,有的在创作手法上颇有创新。主办方希望从尽可能广泛的角度,展现中国铜版画创作的“当代力量”。
身为中国国家画院版画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杨越以轻松洒脱、信手绘写的笔法,自如地调度空间物象:骏马、游鱼、飞鸟如同不速之客侵入画家工作生活的空间,画家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得心应手的表现力,刻画出一帧帧神秘迷人的超现实景象。
杨越 《荷塘月色》 60×80cm,2021,铜版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版画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孔国桥教授,是一位有着学者气息的画家。他作画如同做读书笔记。观念、思辨、哲理、学养和独到的想法,经洗练的铜版语言转译,画面内涵多意,可意会而不易言传,作品引人思索、耐人寻味。
孔国桥《基本词汇——杯子》凹版 17×72cm 1998年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王家增教授,早年生活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铁西区,他此次参展的大尺幅抽象作品,其张力一如铁水钢花喷溅,胸中的炽热情感不可遏制。相反,他早年作为产业工人生活的陪伴物——工作手套,则被淬化成一组淡雅而充满现代感的诗意符号。
王家增 《从阴影出发2 (Start from Shadow2, Etching)》,55×40cm,铜版,2017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连敏教授注重对铜版画语言进行实验与探索。在《蝶恋花》系列中,铜版画作品被剪切后,和其他随意剪出的色纸一起,重重叠叠,拼贴在由铜版印出的迷蒙色斑上,画面爽练丰盈瑰丽。而《顶光》系列,更像独坐斋中,享受幽光下的静谧安宁。
王连敏 《蝶恋花13》,60×90cm,铜版 2009
王连敏 《顶光1921》,铜版,60x84cm,2019
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导师范敏教授的《偶之祭》系列,在主体部分以古老细腻的铜版美柔汀技法,刻画了动态各异人形偶像和一堆难以名状的景物,在暗影中被神秘的幽光照亮。作为反衬,相互独立又互补的色彩画面,则由数码技术印出,两相并列对照,似乎在用明快自信的语言,向远去的时代告别。
范敏《偶之祭-10》36×57cm,铜版+数码版,2008年
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宝中教授的《四季组画》,如田园诗般梦幻,饱含中国水墨神韵。本次他的参展作品还有一组与《四季组画》神似,但色彩感和手绘感十足的丝网版作品,这是他铜版画创作的延续和延伸,可见从其他领域获取滋养,为铜版画创作带来变化和生机所做的尝试和努力。
徐宝中 《四季组画之三:秋水》,60×50cm,铜版,2015年
“版画是一个特别善于学习的画种,从最早的黑白木刻,发展到现在的铜板、石板、丝网……版画技术是一直跳跃发展的,从诸多艺术门类吸收了营养,现在甚至有很多版画艺术家开始吸纳数码技术,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去。”卢治平认为,版画是古老的也是前沿的,版画一直在吸取新的技术和表达方式,构建自己的艺术语言。如今,世界版画的目光更是聚集在中国。中国有一批参与版画创作中的年轻艺术家,让这一画种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为配合展览,协办单位土山湾博物馆特地送来了具有艺术与历史双重价值的文献《土山湾版画集》,辟专柜展出。这一版画集由当时在土山湾教授课程的艺术家范世熙主持出版印制,书中既有范世熙本人的铜版画作品,也收录了院中孤儿们所制作的《福传全图》等铜版画作品,推动了铜版画技艺和作品在上海乃至中国民间传播,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生动实例。展厅中,相隔一个半世纪的两批作品两相对照,犹如铜版画在中国的“古今对话”。
《土山湾版画集》书封
《土山湾版画集》插画
据悉,“上海铜版画展”是徐汇艺术馆重要的品牌展览之一,自2009年首展至今,以两年一届的频率,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荣获“上海市优秀展览项目”。
开幕式当天下午,部分参展艺术家及嘉宾赴刘海粟美术馆出席“上海版画季”学术研讨会,共同交流、探讨、展望铜版画的创作和发展。
责任编辑:
网址:从土山湾传入上海的铜版画,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表达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842
相关内容
从土山湾传入上海的铜版画,融入中国本土文化的表达上图新展“西风塔影”,看西方版画里的中国宝塔
文化扬帆,大湾区并船出海
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人文湾区机遇湾区分论坛金句合辑
文化巨轮启航,大湾区文化驶向广阔新天地
传统工艺美术如何融入当代生活方式?
上海、柏林与巴黎:现代斯拉夫文化的空间流动
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树起文化新标杆
“文化巨轮”载歌扬帆 湾区新地标闪耀亮相
元旦夜,“大零号湾”2024新年音乐会在闵行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