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木雕遇上敦煌彩塑:“每一件都是我心爱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4-05-19 10:15

人生就像一本书,需要我们用心去阅读,用爱去书写。每一页都有它的意义,每一句都有它的情感。 #生活知识# #人生哲理#

中新网泉州5月19日电 (吴冠标)娇艳婀娜的《出浴》、恬静聪慧的《思维观音》、雍容华美的《宝盖观音》、气吞山河的《大梦敦煌力士》……福建泉州木雕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红萍的工作室里,一件件木雕作品巧夺天工,散发着淡淡木香,敦煌神韵更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的雕刻艺术,是站在千年文化、无数老师傅肩上的。”张红萍表示,面对世界,应该有足够的信心。

出生于中国雕艺之乡泉州张坂的张红萍,16岁进入木雕行业。从学徒到熟练工、专业技术人员,她在木雕厂一做就是十年。

或许是因为女性的细腻和感知力,张红萍尤擅木雕中的“开脸”。当时她便小有名气,连厂里的老工匠都夸她雕刻的角色眉眼有灵性。

2011年,张红萍传统木雕技法趋于成熟,亟需寻求艺术突破,而踏上敦煌莫高窟之旅。为期一个月里,她每日沉醉于莫高窟的壁画彩塑。

“我看到的不是用黏土堆塑的泥胎,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意志、有血有肉的智慧老者。”张红萍说。

图为张红萍作品《飞天》。 吴冠标 摄

敦煌彩塑制作技艺有“塑容绘质”的特点,要求创作者同时掌握塑造和彩绘两门手艺。而将敦煌彩塑制作技艺的艺术性、创造性通过木雕呈现出来,是张红萍这些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

张红萍将中国南派木雕工艺与敦煌莫高窟的矿物粉彩绘结合,再加以特殊的调制和上色,创作出了《出浴》《敦煌吉祥天》《九色鹿的故事》等作品。

“盛世敦煌系列”木雕,更是张红萍精研莫高窟不同年代、不同洞窟的彩绘技术,汲取灵感所创。“它们每一件都是我心爱的孩子,也是我不同创作阶段的最好见证。”

图为张红萍在工作室进行雕刻。 吴冠标 摄

精致细腻、美轮美奂的木雕作品,令张红萍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等诸多大奖,还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火爆“出圈”,蜚声中外。

“木雕成了我们对外交流、联谊的桥梁。”张红萍指出,泉州是著名侨乡,泉州木雕在佛像雕刻、木偶头雕刻、宫庙及民居建筑装饰方面独具特色,与海外联系密切。“在不少海外游子眼中,见到家乡的木雕,如同见到家乡。”

图为张红萍作品《千手观音》。 吴冠标 摄

2021年,包括泉州木雕在内的木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身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红萍认为,非遗传承,应立足于先人基础,通过创新,烙印下时代的标签,让更多人去学习、欣赏、喜爱。

“非遗是站在时尚潮头的,因为非遗,所以时尚。”张红萍表示,背靠千年璀璨历史文化,有信心让祖先留下的木雕艺术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完)

责任编辑:

网址:当木雕遇上敦煌彩塑:“每一件都是我心爱的孩子”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7257

相关内容

当木雕遇上敦煌彩塑:“每一件都是我心爱的孩子”
《敦煌艺术通识课》
《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家具与木雕卷》问世
中国船政文化城敦煌艺术瑰宝展开幕
三文娱|当《铁扇公主》遇上《白雪公主》…
当 刘宇 遇上 林墨 …
当注视心爱之人时,她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常沙娜:在敦煌找到了人生的幸运草
男人当厨师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心爱的另一伴!
读创今日荐书 | 敦煌为何如此了不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