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幸福不是目标而是方向
与家人共度时光是增加幸福感的有效方式。 #生活乐趣# #幸福感#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近日刊发一篇文章,题为《哈佛大学专家:快乐的人在生活中优先考虑的三个决定》。文章摘编如下:
在一个日益快节奏和信息饱和的世界,追求幸福已成为许多人的首要任务。从职业转变到生活方式调整,日常决策反映出人们日益渴望优先考虑个人和情感福祉,而不是追求物质成功或社会地位等传统目标。
很多专家认为,有必要探讨人们如何根据自身条件重新定义幸福,并采取具体措施来实现幸福。在此背景下,哈佛大学社会科学家、教授阿瑟·C·布鲁克斯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方法,指出不应将幸福作为最终目标,而应将其作为生活的方向。
这名科学家花了几十年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他认为,幸福的基础是他口中的“幸福的宏量营养素”:享受、满足和目标。
他对传统的幸福概念提出了挑战,认为真正享受生活、对所从事的活动深感满意以及有明确的目标,是拥有充实生活的必要条件。布鲁克斯认为:“最幸福的人享受他们的生活,从他们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并且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1.享受生活
布鲁克斯认为,享受不仅仅是一时的快乐,当与他人分享时,享受会成为一种更丰富、更持久的体验。这种观点摒弃了享乐主义,转而追求这样的体验。虽然这些体验可能是个人的,比如看书或冥想,但通过社交互动,这些体验会变得更加丰富。
2.满足感
关于这方面,布鲁克斯提出了一个反直觉的观点,即真正的回报来自于面对挑战和克服困难之后。这名社会科学家解释说:“作为人类,我们需要奋斗、努力、牺牲,我们甚至需要在生活中承受痛苦,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有所收获。”这是因为延迟满足和辛勤工作能够带来一种成就感和价值感,而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是即时快乐所无法提供的。
3.目标
布鲁克斯认为,这是情感和心理健康的支柱。他将“目标”定义为连贯性、目标和意义的综合体,这些要素赋予我们的生存以更深层次的意义。“我的人生目标是分享幸福的秘密”或“我此生就是为了传播爱”,这些例子都反映了明确的目标如何指导我们的日常行为和选择,使之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此外,在研究过程中,他还探讨了克制的幸福这个悖论,提出有意识、有方向地努力追求幸福,可能比简单地追求幸福更有效。这种务实的方法与“幸福是通过自我努力和改善环境来建立的”这一观点不谋而合。
布鲁克斯和美国著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里都建议我们重新考虑幸福的概念,强调幸福不是一种要达到的状态,而是一种日常实践,它产生于有意识地享受生活、在努力中找到满足感以及追求有意义的目标。
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更真实、更持久的幸福之路,其基础就是理解和平衡这三种基本的“宏量营养素”。(编译/刘丽菲)
责任编辑:
网址:哈佛教授:幸福不是目标而是方向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6997
相关内容
哈佛教授:幸福不是目标而是方向中年女人的幸福,不是管住男人,而是管好自己的这三件事
放下一个人最好的方式,不是拉黑和断联,而是要做到三个不要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明白,晚年的“靠山”,不是老伴和子女,而是这两样!
北大教授建议年轻人别躺平继续“卷” 建议教授别建议
夜读|幸福的人,有这三种心态
王鼎钧:真正的衰退不是白发和皱纹,而是停止了学习和进取
男人过了五十岁,有钱没钱不是看你开的车,而是看你有没有这五点
幸福进化论
六十以后,人生悲哀的,不是太穷,而是还处在这六种状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