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30年之功,只为译注一本《茶经》

发布时间:2024-05-17 08:31

阅读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一般应在30-45厘米之间,以便更好地吸收信息。 #生活常识# #图书阅读#

新近出版的《茶经译注》脱胎于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一书,是解读《茶经》、理解茶文化的通识读本。

陆羽一生嗜茶、钻研茶,所著《茶经》是中国乃罕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文化的专著,为后世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篇,对茶之本源、采茶制茶、煮茶饮茶及茶饮的历史意义和奥妙、茶人茶事、茶产地等做了综合性梳理。

知名历史学家、茶文化研究专家沈冬梅教授,积三十余年茶文化研究之功,参考存世50余种《茶经》版本而成《茶经译注》,在全本采录《茶经》的基础上,做到了全版本校勘、全本注释、全本译文、全本点评。书后完整收录散见于历代文献的陆羽传记7种、历代《茶经》序跋赞论17种以及宋刻《百川学海》本《茶经》考论,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陆羽其人、其事、其书,是茶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茶经译注》实拍图,点击即可购买▼

茶,何以中国?

文 |

来源 |

林语堂先生说:“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早已融入中华文化基因。

上:[唐]《调琴啜茗图》

下:[南宋]《撵茶图》

图片来源《茶经译注》

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茶在中华文化中璀璨生辉。而无论是茶的口腔活动,还是艺术性活动,多是唐以后的事情。那么唐代究竟发生了什么?茶何以从众多饮品中迅速出圈?

这绕不开茶学的奠基人物——“茶圣”陆羽。

陆羽像

陆羽与李白是同时代的人,际遇也相似。都说“长安三万里”,是大唐的繁华与疆域之阔,也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唐代虽然科举兴起,但世家子弟想科举及第难如登天。陆羽孤儿一枚,不知其父母是何许人。陆羽文采显著,因身份机遇难以入官场展一番抱负,但陆羽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年少时,陆羽烹茶的天赋就已初显。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记载,陆羽被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在竟陵拾得并收养。陆羽幼年在龙盖寺时要为智积师父煮茶,煮的茶非常好,以至于陆羽离开龙盖寺后,智积便不再喝别人为他煮的茶,因为别人煮的茶都没有陆羽煮的茶合乎积公的口味。

后陆羽离开寺庙,有幸得太守李齐物赏识,亲授诗集,入邹父子门下接受正规教育。再遇礼部郎中崔国府,相交三年,品茶论水,诗词唱和。自此陆羽得以跻身仕流、闻名文坛。陆羽的文学造诣为他书写《茶经》奠定了基础。

后遇安史之乱,关中难民蜂拥南下,陆羽随流民渡江南行,考察各地茶事。四川、重庆、武汉、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州等省均有其足迹。陆羽在当时就被人奉为“茶神”“茶仙”。耿湋即称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陆羽在文学、史学、茶文化学与地理、方志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在其身后,影响至深、流传最广的是他所著的《茶经》。陆羽说,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将人生抱负融于《茶经》,而《茶经》照亮中国。

茶树叶子,图片来源《茶经译注》

在当下,茶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年,我国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乃至全球首次茶文化申遗成功。2019年国际茶日设立,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2002年周杰伦《爷爷泡的茶》流传至今,歌词脍炙人口“爷爷泡的茶 有一种味道叫做家陆羽泡的茶 听说名和利都不拿”。此外还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梦华录》等影视剧揭开宋代“点茶”“斗茶”的面纱,茶也在年轻群体中活跃起来,日常约上好友冬日围炉煮,以茶会友……

上:茶园;下:云南勐海茶山古茶树(图片来源《茶经译注》)

茶文化在当代兴起,我们回首陆羽及其著作,《茶经》似乎一定程度被忽视,作为中国乃至世界“茶学”开山之作。有人说它是一本工具书:采茶、制茶、煮茶、品茶之法,不免有些局限。

▲《茶经译注》实拍图,点击即可购买

《茶经》一是在茶学语言艺术上,登峰造极。作为一种储藏茶的道具,陆羽用了一个很妙的词——育(原文“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完美揭示了“育”对于茶的藏养之效。在描述茶叶形态时,陆羽形容有的茶叶如——“浮云出山者”,白云屈曲绕山,揭示茶叶曲折回旋的状态。有的如“轻飙拂水者”,清风拂水后微波涟漪,揭示茶叶表面微皱的状态……

二是书中陆羽为饮茶指定系列规矩,规范了此后国人饮茶的内在精神路径,无论后世茶之种类、品饮之法如何变动,这是一脉相承的。《茶经》中说“茶性俭,不宜广”“茶之为用,味至寒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在当下,读《茶经》不仅是了解茶知识,更是在浮躁的精神世界开辟一方品茗空间,体会茶背后的理念。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长安和要走的三万里,领悟书中处世之道、人与自然关系,体会禅茶一味的境界,无疑是一种指引和享受。

也许有人会说,自己并不懂喝茶,《茶经》可能太过高深。然而就像《红楼梦》,未读过的人却也能理解“刘姥姥进大观园”寓意,懂得黛玉、宝玉、宝钗、王熙凤等基本人物关系。《茶经》亦是如此,茶早已融入中华文化基因。例如《茶经五之煮》曰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淡”。 泡茶的水不宜多,水满则溢,蕴含着天道茶理,即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

说到读《茶经》最终绕到一个问题,陆羽唐代最初版本早已失传,现存于世的《茶经》有50多版,流传下来的陆羽生平传记更是五花八门。作为一本公版书,《茶经》版本众多,那么究竟看哪一本?

▲《茶经译注》实拍图,点击即可购买

这个问题沈冬梅教授给出了答案。沈冬梅,知名历史学家、茶文化研究者。《典籍里的中国》茶经篇指导专家、现场嘉宾。上面提到的去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沈冬梅就是重要参与者。

在三十余年的工作中,《茶经》是沈冬梅绕不去的心结。沈冬梅以现存最早的宋代《百川学海》本为基础,综合考察了现存50多个版本,从“正文、注释、译文、考证校记、点评”五大部分详尽解读。《茶经》虽然简单易读,但并不易懂。因为部分古汉语的意思如今早已改变。因此,尤其“注释”“点评”部分沈冬梅力求详尽。

例如茶经首句“茶,南方之嘉木也”。何为“南方”?何为“嘉”木?

南方:唐贞观时分天下为十道,南方泛指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所辖地区,基本与现今一般以秦岭山脉-淮河以南地区为南方相一致,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唐时为南诏国)诸省区市,以及陕西、河南两省的南部,皆为唐代时的产茶区,亦是今日中国之产茶区。

嘉木:优良树木。《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嘉,同“佳”,美好。陆羽称茶为嘉木,北宋苏轼称茶为嘉叶,都是夸赞茶的美好。

正是因为陆羽“嘉”字运用甚妙。仅一字奠定了茶在传统文化中的美好秉性。沈冬梅在《茶经译注》中做了细致点评:茶之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饮茶益人,二是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茶都是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自战国末期楚国屈原《楚辞》第八篇《橘颂》“后皇嘉树”起,中国古代文人即有以“嘉”称颂某类植物,或以某类植物的品质乃至美人以比况君子之性的传统,即“香草美人”的传统。陆羽《茶经》沿袭了这一传统,称茶为生长于南方的嘉木,与本章下文中的“精行俭德”相呼应,使植物之茶,标著了品德之性,吸引着读者跟随作者继续往下探究茶之知识。而陆羽称茶为嘉木亦为后人所承袭,至北宋文豪苏轼,更是将茶叶视为嘉叶,为其撰写了拟人化的传记作。

《茶经译注》封面,点击即可购买▼

《茶经译注》内页,点击即可购买▼

《茶经译注》内页,点击即可购买▼

《茶经译注》内页,点击即可购买▼

这一评价,沈冬梅以《茶经》“嘉”为起始向前回溯,这一字在以往朝代的意义,又指出后世的演变。其思维之广,研究之深,令人佩服。而这只是小编对于《茶经译注》管中窥豹。

《茶经》全文不过7千字,而《茶经译注》300多页,包含“正文、注释、译文、考证校记、点评”五大部分。图书既可以直接“原文+翻译+每章点评”概览,也可以逐词逐句,对照注释、考证校记细品,都堪称细致、优美、全面读到。这是目前市面其他版本对比所逊色的。

《茶经译注》内页,点击即可购买▼

考虑到年轻受众的阅读偏好,图书精装设计,内带50多页彩图呼应文字,将时代脉络中“茶具”“茶事”“茶文化”的演变具象化。以说一书在手,即可做到通晓《茶经》及其“前世今生”、茶文化之演变,看透茶特质与中华文化的共性,了解茶何以起于中国,兴盛于中国。

THEEND

责任编辑:

网址:积30年之功,只为译注一本《茶经》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6937

相关内容

积30年之功,只为译注一本《茶经》
《茶经译注》:解读《茶经》,漫谈“茶文化”
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究竟该怎么读?
《茶经》《茶谱》留下的千年之谜(上)
62岁戚美珍 结婚30年仍恩爱如初…
想了30年的男人终于到手了……
跨越千里只为来见妈妈
男子为了得到千亿遗产,竟和老太太生活了30年!
打破豪门祖上规定只为郭晶晶?
昨晚特意守候,只为迎接这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