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亚博物馆“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开幕,浙大历史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挂牌
探索当地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 #生活乐趣# #教育#
原标题:梵亚博物馆“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开幕,浙大历史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挂牌
梵亚博物馆“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开幕,浙大历史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挂牌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夏和顺
△出席“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嘉宾合影
5月12日,梵亚艺术博物馆“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开幕,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同时挂牌,开深圳市“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先声,也很好契合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主题。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巡视员陈绍华、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孙英刚,文物专家任志录、郭学雷等参加了开展和揭牌仪式。
△“耀扬贵霜”特展海报
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馆长游卓凡介绍,该馆以中亚、南亚、东南亚古代造像为题材,集收藏、展示、研究于一体,也是国内唯一以域外古代雕塑艺术藏品为题材的非国有博物馆。该馆开馆以来,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其馆藏特色展览更是得到国内相关研究学者和艺术爱好者青睐。
△专家学者研讨文物
“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共展出40余件犍陀罗白沙瓦、艾娜克地区贵霜王朝后期(公元4—6世纪)灰泥、泥塑制作的佛陀、菩萨、供养人和动物造像,制作工艺、造型特征、艺术风格均彰显其时代特色。
△灰泥菩萨头像额头正中镶嵌一珍珠,至今保存完好,甚为珍贵
据介绍,犍陀罗地区是古典时代人类文明的熔炉,东西方文化在此相遇、碰撞和融合,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具有世界主义色彩的犍陀罗艺术。佛教在此获得新的活力,飞跃进入东亚,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犍陀罗地区公元4—5世纪灰泥菩萨头像
这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全球化”尝试,轴心时代的五大思想高峰及其带来的文明成果,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佛教东传之后,与中国的儒家、道教、阴阳五行等思想融合,成为中国文明的组成部分。
△犍陀罗地区用泥塑制作的供养人头像
灰泥、泥塑造像,是以硝石灰或石膏为材料,加入黏土、细沙和麻制成的雕塑。通常先用模子大量做出原坯,再用刮刀、锯齿等工具做修饰。也有不少作品手工塑形,精雕细刻,表现微妙的表情。同石雕一样,这些造像出现在寺院、神庙、窣堵波和佛塔上,有高浮雕和圆雕等形式。
△保存较完整的灰泥制作的菩萨塑像
梵亚艺术博物馆继去年“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古代菩萨造像展”后,再度于国际博物馆日举办珍藏文物特展。“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特展”展品为该馆珍藏文物,大都首次亮相。
△用灰泥制作的供养人头像
文物专家认为,这些公元4—6世纪的灰泥和泥塑造像艺术品,虽然都存在残缺,但大都造型精美,有些还保留着1000多年前的彩绘,仍然鲜艳夺目。“耀扬贵霜”特展与该馆贵霜展厅文物具有延续性,可使观众较全面了解贵霜时期犍陀罗艺术发展历程。展览为期2个月,至7月12日结束。
△陈绍华、孙英刚为浙大历史学院教研实习基地揭幕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域外文物、特别是犍陀罗地区古代艺术,是我国相对薄弱的研究门类,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藏品稀有而独特,积极寻求相关大学进行馆校合作,得到《犍陀罗文明》作者孙英刚教授的支持,与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建立馆校合作关系,并正式挂牌成为教研实习基地。孙英刚教授出席挂牌仪式并讲话,浙江大学历史学院也是“耀扬贵霜”特展的学术指导单位。
△孙英刚教授
孙英刚从事中古史、佛教史和丝绸之路研究,通过对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的调研,对博物馆的藏品,特别是犍陀罗古代艺术珍品进行了多层面分析研究。孙英刚介绍,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已有80多年历史,现有中国史与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与博士后流动站。两年多来,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多次选派研究生、博士深入梵亚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研究。他说,浙大历史学院今后将与梵亚博物馆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充分利用该馆馆藏资源进行学术研究。
审读:孙世建
责任编辑:
网址:梵亚博物馆“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开幕,浙大历史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挂牌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6520
相关内容
梵亚博物馆“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开幕,浙大历史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挂牌宋亚轩刘耀文共舞展风采
向大师致敬!欧洲学院艺术原作展开幕
精美雕塑亮相河南博物院 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第59站开幕
“王蓉蓉京剧艺术传承基地”在烟台挂牌成立
集结前沿工艺美术作品,第六届“薪技艺”青年工艺美术展开幕
“刻舟者的不系之舟”雕塑展开幕,呈现“80后”艺术家风采
红色经典油画回顾与修复科技展在奉贤博物馆开幕
香港文化博物馆将举行“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
“肥女”来河南,现代雕塑艺术与中原古代艺术瑰宝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