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刚: 魏碑为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参与艺术活动或艺术展览,可以让你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 #生活乐趣# #艺术鉴赏#
原标题:杨昌刚: 魏碑为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贵阳网·甲秀新闻讯 12月27日,在孔学堂海峡两岸标准草书交流活动上,中国书协理事,贵州省书协艺委会主任杨昌刚以《魏碑的历史地位及写意精神》为题,分享了自己对魏碑写意精神的理解。
“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也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显著特性,在世界艺术与美学领域拥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崇高的学术地位。”杨昌刚介绍,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个特殊的书体,魏碑的最大特色就是表现了民间书法的体貌与精神。”杨昌刚认为,魏碑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及书写的随意性,正因为参与人数多,才带来了日用书写对书法的快速转换。魏碑的结体、用笔都随意而发,这种书写的随意,正好是书法表现所需要的抒情特质。
“魏碑让书法艺术的书写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书法的写意精神得到进一步张扬,成为完全开放的艺术创新系统。”杨昌刚认为,这大概正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的逻辑思路:不求形似,注重神韵
“审美合乎规范,并不意味着审美形式上的规则化。”杨昌刚说,魏碑的形式并没有固定的规则与程式,清代书法史论家们已经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明魏碑创作无拘无束,笔法八面出锋,字体不定,章法迎接不暇,变化无穷,无体不有,因此可见魏碑的最大特征在于没有规则化可言,不遵循固定的模型范式。
“正是这个没有规则的欣赏性,给了我们审美接受在无尽的遐想与沉思。魏碑有取之不竭的资源,这种资源的背后就意味着无规则化反而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性。”杨昌刚说。
责任编辑:
网址:杨昌刚: 魏碑为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606
相关内容
杨昌刚: 魏碑为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侯昌文——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当代著名书画家
杨议真诚恳切地对侯耀华提出建议,为侯耀华提供了难得的转圜余地
让书法艺术融入时代与生活(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山西临猗召开《霍扬碑》艺术研讨会
魏碑泰斗孙伯翔逝世,享年90岁
张作昌艺术的笔性与心性
他养育长大的孩子,最终为他开辟了一方天地,使他免于四面楚歌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山西展区)即将开幕 书写新时代正大气象
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和读者见面 直言信阳为其提供了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