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谈:学心理学是不是可以治愈自己?

发布时间:2024-05-10 23:11

理解情绪:心理学认为,了解自己的情绪是管理情绪的第一步。 #生活常识# #心理学#

原标题:清华学霸谈:学心理学是不是可以治愈自己?

全文转载自知乎@衣冠雪

来源 | 安肯心理(ID:ancareclinic)

我本人发展心理学博士在读,对于“学心理学是否可以治愈自己?”的问题贡献一点个人拙见。学心理学有可能治愈自己和别人,为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一点点积极改变,但未必能治疗自己的心理疾病。

01

首先是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我本身是一个对情绪非常敏感的人,喜欢文学电影,也是因为着迷其中微妙的情绪。学了心理学之后,会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是正当的(甭管别人说什么,他们不是我),能更精准地为自己的情绪贴标签,并且疏导自己的情绪。

当然,情绪的正当性,也并不意味着我可以用情绪伤害其他人。比如,起床气可以有,但因为起床气对别人恶语相向,那就过分了。

今年年初,我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亲人,过了一段时间冷静下来以后,我能分辨自己的感受中,哪些是不肯接受现实,哪些是哀恸,哪些是愤怒。

了解认可自己的情绪是一个开端。看清楚了,才能去疏导,与自己和解。

02

其次是理解自己性格

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性格缺陷,更好地接纳和改变自己。

我的研究方向是环境(尤其是原生家庭)对人毕生发展的影响,受维果茨基的理论影响很大。

我旗帜鲜明地反对将所有的锅推给原生家庭的观点。但与此同时,你的成长环境,包括你没什么记忆的人生前三年,包括你还在妈妈肚子里游泳的十个月,都对你的人生有着难以磨灭的影响。

这样想,要悦纳自己,也稍稍容易了一点点。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我讲一下自己的经历:

身边的朋友常说我温柔治愈,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小太阳。我的原生家庭也很幸福。

但我的性格有个硬伤——爱使用冷暴力。

我非常害怕冲突,遇到需要为自己辩解争取的场合,往往半个字都说不出来。在我先生还是我男票的时候,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都憋在心里,冷暴力他。

他问我,“生气啦?”

我板着脸:“没。”

他就很绝望,花式猜我为什么生气,我还嫌他猜的不到位...也真是难为这个钢铁直男...

不是我不想解释自己的诉求和情绪,而是真的说不出来,一开口就爆哭。

我是个很爱反思自己的人,慢慢觉得,自己冷暴力的习惯,很影响我和男票的亲密关系。

所以,我有次对心理咨询师吐槽自己,

她问,“你小时候是不是有相关的经历?”

可能是吧。我爸妈对我特别好,我和他们很亲密。但是,从我记事以来,只要我犯了错误,我妈就冷暴力我,做饭接送上下学洗衣服一切如常,只是,不理我,道歉也没用。所以,那些羞愧啊纠结啊伤心啊,负面的情绪,都是小小的我自己消化。

他们爱我保护我支持我,却没有教我要适时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诉求。我就是那种非常懂事,但是不懂得表达自己诉求的小孩。

心理咨询师给我支了一招。

我回家跟先生说,“你要记得,以后咱们有不愉快的事情,我会事后跟你说。因为我激动的时候,没有办法表达情感。那种状态下,’根本没办法谈’。我知道这是我的问题,我会努力改变。等我平静下来之后,我们可以平心静气地聊一聊,解开心结。你要相信,我不是故意想要冷暴力伤害你。我是爱你的啊。”

于是这个方式就成了我们一直坚持的沟通机制。

如果我没有学心理学,可能不会深入反省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不足,也可能很抵触心理咨询,觉得那是骗钱、浪费时间,或者“神经病才去看心理医生”。

学了心理学之后,我觉得吧,自己有性格缺陷也很正常,想办法弥补就好了。

自己的缺陷,说出来也没什么丢人的。谁也不是观音菩萨,性格上都得有点瑕疵。我也从来没有担心过,别人会不会因为我的性格缺陷看不起我——不能接受这些瑕疵的朋友,好走不送。

心理咨询也没什么可藏着掖着,就是花钱买服务,更好地认识自己而已。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我的这些认知和学习心理学可能是双向影响。也就是说,因为我有这些认知和性格特征,才选择了心理学。谁知道呢?

03

能给身边的朋友带来帮助

最让我觉得“幸好学了心理学”的时刻,就是能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带来一些小小帮助。

心理学最吸引我的是——生而为人,我们有那么多庞杂的、细枝末节的行为和情绪。

我平时的研究,经常分析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讲述一件过去的事情,为什么A这么讲,B采取截然不同的方式?反映了A和B什么样的个人特质和文化背景?

同样说到小朋友撒谎的事情,为什么有些家长直接斥责,有些家长会耐心解释“撒谎为什么不好”?这些不同的方式,会对小朋友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所以,心理学对我而言,是一门在庞杂的行为和情绪中,摸索规律的科学。

人在互动时传达出来的信息,浩如烟海。在庞杂的信息中心摸索规律是很艰难的,因为这是我的日常工作,所以我对别人的语言特别敏感,比如口头禅、用词、语调、口误、手势、嗯嗯啊啊这种没什么实际意义的话,等等。

我的这种“职业病”,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到身边的人(虽然积极作用很有限,根本上还是要靠ta自身)。

比如,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吃饭,他刚失恋。

我:“我觉得你不光伤心,还很愤怒。”

他:“我没愤怒啊,怎么看出来的?”

我:“我也说不清楚,可能就是因为你提到前女友的时候用了XXX这几个词。可能是我想多了,你别生气。”

后来他微信我:“我后来想想,我真的是很愤怒,但是你不说我自己都没觉得。”

另一个例子是,我先生是我在清华的师兄,理工男,心理强大,积极阳光,喜怒不形于色。

但他很不擅长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有时候,我突然问他,“你是不是心情不好?”

他直接傻眼,“你咋知道?”

因为他不开心的时候有个口头禅,他自己不知道。

还有时候,我会说,“你是不是有话跟我说?”

他:“我还没张嘴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他想说一些比较艰难的话题,欲言又止的时候,会有一些很明显的行为上的特征。

但是不爱表达情绪的人,总是很积极阳光的人,也会被情绪伤害。所以我会挑选他比较淡定,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和他聊聊最近的压力啊,情绪啊,不如意啊,等等。也许我没办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但耐心听一听也是好的啊。

他说,“我自己平时不会想这些,觉得挺过去就行了。但跟你聊聊,觉得舒服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也能处理得更好。”

我们相识十年了,这个钢铁直男居然学会了主动对我讲讲他的小情绪,当然只是偶尔,大多数时候还是得靠我问。

有时候我听得不认真,嗯嗯啊啊敷衍他,他还很委屈地问我怎么不好好哄他...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心理学不是读心术。

我能分析朋友和先生的心情,是因为相识多年,总结出了规律,也只能很粗略地看出他们的情绪。

至于他们具体在想什么?那谁知道......

04

能和身边的人更好地交流

学了心理学之后,朋友们会和我聊他们的挣扎,比如抗抑郁的经历、抗焦虑的经历,因为他们觉得我能懂。

我很荣幸,也很开心自己能做他们倾诉的出口,哪怕帮不上什么,给他们陪伴和理解也好。

也是因为经常听朋友的经历(还有朋友的朋友的经历,朋友的男票的经历...orz),深刻觉得众生皆苦。有些人,在你看来永远阳光积极,但你不会知道ta在经受什么样的挣扎和痛苦,什么时候会爆发、崩溃。对别人好一点,少点戾气,既是保护别人,也是保护自己。

就比如说,我本科在清华,博士在某颇负盛名的藤校。可能外人看来,身边的人全是所谓“人生赢家”。说实话,你根本想不到,这群人里抑郁症焦虑症发病率有多高,自杀率也不低。

校强我渣,是切切实实的痛苦和自我怀疑,不是矫情,不是无病呻吟。

当然,我们也已经足够幸运,这个世界上比我们辛苦的人多得是。

但是“你看看那谁谁谁,比你惨多了”这句话,对于抗抑郁半点帮助都没有。有别人比我痛苦,也不意味着我的痛苦就是假的,就不重要。

其实很多心理疾病的痛苦,恰恰来源于身边亲人和朋友的不理解。

拿我爸妈举栗子。他们今年50+,堪称模范开明爸妈,爱我,支持我,尊重我,保护我。

在家的时候,我能和爸妈喝个小茶,聊上几个小时。因为双方都能坦诚地敞开心扉,所以他们的闪光点和局限性在我眼里都很清晰。不吹不黑。

我爸有个好朋友,A叔。A叔家有个马上高考的弟弟B。据说这个弟弟每次到考试都全身发抖,呼吸急促,睡不着觉。在我看来这是比较明显的焦虑症状了。

A叔找了心理医生帮他疏导。

我爸:“这都是小孩儿矫情。我们那时候也辛苦,哪有你们这么多事。想开点就行了。”

其实有这种想法蛮普遍的。我给我爸简单讲了下抑郁症焦虑症的生理成因和症状,血清素多巴胺什么的,最后问他,“要是有个人胃酸分泌过多,总胃疼,你觉得是矫情么?”

我爸:“不是。”

我:“对呀,大家总不会对胃疼的人说,你想开点,胃就不疼了。那为什么神经递质分泌除了问题,导致了心理疾病,大家会觉得是矫情呢?”

我爸:“嗯,也是,但是那心理医生挺贵的,能管啥用啊。”

我:“管不管用还是要听患者本人的。”

我爸:“我还是觉得是骗人的。我听说抑郁症挺危险的,你身边要是有这种朋友,躲远点,危险。”

后来我们又就这个话题探讨过好几次,我成功地扭转了一些爸妈对于心理疾病的看法,但是有时候也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最后,我和他们达成的一致是,就算他们不理解,也不要去给A叔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主意,什么“甭看心理医生了,多带B出去散心。”

其实我很感谢我爸妈会愿意和我探讨这个问题,愿意沉下心来听我解释。

我试图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觉得他们的局限性如下:

心理疾病很大程度上还是被妖魔化的。近年来,虽然公众的意识有所增强,但是很多人了解心理疾病是因为一些很不幸的事件,所以觉得抑郁焦虑好可怕,要躲远点。

我们父母这个年龄的人,他们消息的来源很多是新闻、短视频,还有朋友。比如A叔,自家的孩子抑郁了,寻求专业帮助的意识并不强,而是向我爹求助(我爹是个搞电网的好么!)。这样一来,造成了恶性循环。

界限意识不强,所以会假装专业人士给别人医学上的建议。

我希望,我和他们的交流,能稍稍改变他们的观点。毕竟观点都是一点一点变的,如果没人跟他们讲,大概他们不会主动去了解吧。

所以,我没弃疗,偶尔科普,万一爸妈听进去了呢?万一他们不光听进去了,还能给他们的朋友科普呢?

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身边的人,本身就是一件治愈他人也治愈自己的事情啊。

但是,我一定要强调,学心理学的人,未必是有临床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我就不是。大家选择咨询师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我是个日常做实验的心理学科研工作者,并不能为任何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

即使是对我的朋友,我也只是从朋友的角度出发,认真聆听。如果朋友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症状,会建议他们寻求专业帮助。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接受很严格的训练。我们这些不懂临床的科研工作者,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心理学教我更加客观宽容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环境因素。

拿我自己举例子。

我来自高考大省的十八线城市,典型小镇做题家。刚上大学那会儿,有次洗澡没带洗发水,问同学借,她给了我块香皂,我很不解。出国留学之后才知道,那是lush洗发皂。

幸好她对我很宽容,没有嘲笑我土得掉渣。

比如,那个经常放你鸽子的朋友,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发病的时候真的起不来床。她也很努力了,并不是故意放你鸽子。

比如,那个过年不回家的室友,可能不是“白眼狼”,只是从小被父母伤害,正在试着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

我们总说,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其实治愈童年不光要靠自己,还需要周围的人多一点点宽容和共情。就算不能理解包容,至少不要轻易谩骂批评。

学了心理学之后,我也越发觉得,要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经历,尤其是所谓“成功”。

我们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总会默认是因为自己努力。

我的本科同学有许多是各地的状元学霸做题家。我们,包括我自己,常习惯性地认为,我们在高考中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进了清华,是因为我们努力。

努力当然不可或缺,可是真的只是努力么?有多少要归功于家庭和社会给我们的优越的起跑线?

最简单的例子,麻麻在婴儿期(9个月)使用手势(比如说指东西给小朋友看)的数量,和小朋友在三岁半的词汇量是相关的,小朋友的早期词汇量又与将来的语言发展和学习成绩相关。

那么,当你对别人嗤之以鼻,觉得ta没我聪明,没我努力,没考上我的学校/没进入我的公司,是不是也没有那么理直气壮了?

05

学心理学能不能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

很难。要治愈自己的心理疾病,根本上还是靠专业帮助,专业帮助,专业帮助,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但是,了解心理疾病的发病机理,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能让你及时意识到自己生病了,正视自己需要帮助的事实。

即使是成熟的心理咨询师,遇到心理问题,也会和专门帮助咨询师的督导聊。所以,不要对自己治愈自己抱太大希望,更不要单纯为了治愈自己而贸然选择心理学专业。

最后澄清几点

我讲的只是我的个人经历,从我的专业背景角度抛砖引玉,可能不具有代表性,求不杠~

心理学,或者任何一个学科,给你的都只是专业知识和视角。治愈怎么学以致用,这个因人而异。对情绪很敏感的人,能成为温柔体贴的伴侣,也可能成为很厉害的PUA,对吧?

偷偷说,虽然我遇到的导师都很棒,但很多心理学大佬私下并不亲善平和。所所以,根本上,人和人的差异性太大,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靠研究“共情”而世界驰名的Tania Singer,被爆出霸凌&PUA同事……

重申,如果自己或身边的人有心理疾病的症状,请寻求专业帮助!!

延伸阅读:

心理学家:7种迹象说明你把孩子养得很好,如果有相反的7种迹象……

怎样过好这一生?哈佛心理学教授的12条建议

家庭观察:孩子心理问题从哪里来?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父母需要认清的5个事实

这六个心理学实验,影响了教育百年

美国心理学家:许多孩子一生最大的痛苦,是父母“太过完美”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

责任编辑:

网址:清华学霸谈:学心理学是不是可以治愈自己?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6023

相关内容

清华学霸谈:学心理学是不是可以治愈自己?
近日,汪小菲在直播中自夸学霸,还透露儿子不是学霸……
张静初回应凹学霸人设 自曝从小成绩很差是个标准的学渣
你的学霸外甥可能是我男朋友哟
仅仅因为一段精华,我一口气追完了整部《学霸》
学霸子轻而易举驾驭游戏老爹,家庭主权归属成谜团
冷艳学霸动心,满眼的柔情,主动为淘气女背黑锅
女学霸半夜打电话 寻求妈妈安慰,对话让人太心酸!
金庸笔下的男主角,只有这三位算得上真正的学霸,师傅只能算摆设
千万不要和学霸比智商,否则怎么蠢死的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