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尚新破浪
在工作中要有创新思维,不断突破自我; #生活技巧# #职场生存技巧#
原标题:瞭望 | 尚新破浪
文脉悠悠、江南水土、时代浩荡,共同赋予了湖州文化浓郁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时代精神、独特的文化价值,而这正是湖州创新求索、超越自我、超越时代跨越千年而不竭的动力
迈上新征程,当下的湖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估文化价值、激发文化自信,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硬支撑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郭奔胜 王仁贵 万宏蕾
元初文学家戴表元一句“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咏叹,寄托了无数文人墨客对“最江南”之所的诗意栖居,也魂牵着无数今人对江南的精神凝望。
国人对理想生活的念想,都能折叠在“江南”二字里:亭台楼阁,烟雨杏花;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画舫轻移,水映轻纱。
江南文化的共同底色里,有着湖州引以为傲的不懈求变。触摸着这律动,一眼便是千年——
南朝吴兴郡武康县(今德清县)诗人沈约首创中国诗歌音韵理论“四声八病说”,奠定了唐诗辉煌的诗艺基础;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在湖州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开创了中国茶文化的先河;丝之源、笔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的追根寻源,尽显深厚文化家底;宋代教育家胡瑗创立的“湖学”,更是开辟了江南儒学的新境界。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创办新中国第一所私立高中;靠着“一根扁担两只包,大江南北全国跑”的创业精神打造中国童装第一镇;在全国率先推出“河长制”,成为“两山”理念诞生地和生动实践地……
一直以来,湖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无中生有”的奇迹。
向新求变、求新谋新,成为一种文化、一种自觉、一种湖州骨子里的气质。
惟有新和进
众人心中,湖州就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湿润温和、精巧古雅;抑或是“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诗情画意、风花雪月。
拉开历史长轴,这个拥有100万年人类活动史、5000年文明史、近2300年建制史的江南水乡,始终蕴藏着一份超越自我、超越时代的倔强,文化里流淌着不安分、不满足的开拓基因。
历史上的创新毋庸讳言,现实中的求变历历在目。
1984年9月,120多位青年经济学者来到湖州德清的莫干山。在这个与庐山、鸡公山和北戴河并列为四大避暑胜地的地方,他们在山间竹林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要怎么做,才能追上发达国家?
就这样,湖州成了经济改革思想的碰撞起始点。
几乎同时,德清人王惠林从上海钢琴厂高薪“挖走”4名工程师,几乎引发一场震动全国的人才流动之争。此后,“星期天工程师”开始名正言顺地活跃在乡镇企业。
莫干山会议两年后,当全国还处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湖州就做了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在《中国日报》上发了八个版的英文特刊,向海外介绍自己的风土人情。湖州第一毛纺厂、湖州印染厂、王一品斋笔庄、菱湖化工厂、南浔皮件厂等首次以这种方式来到大众面前。
搞创新,湖州绝不只有“小聪明”,面对产业转型,湖州创新之举可谓刚毅,甚至决绝。
1998年,全国缫丝压锭“第一锤”在湖州市德清县钟管第一丝厂敲响,一声令下,顷刻间6000多台缫丝机变成破铜烂铁,德清轻纺行业自此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如今,生物医药、特色机电、新型建材、新型纺织已成为湖州参与国际竞争的四大主导产业。
器物革故不易,体制鼎新尤难。面对工业文明发展带来的环境“创伤”,2003年,湖州长兴县突破重重阻力,首创“河长制”,实现了江河湖泊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为全国日后推广打响了“头炮”。
创新路上的不懈追求推动着湖州的持续发展。在湖州市委书记陈浩看来,湖州发展最澎湃的动力就是创新驱动,这不仅体现在生态建设上,更体现在产业发展上。
20年来,湖州全域都洋溢着浓厚的创新氛围。统计显示,湖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02年的10家增长到2022年的1615家。
2023年,湖州GDP再上新台阶,达到4015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浙江省第六个闯入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但前后左右对比,湖州经济体量在长三角还是“小个子”,成为“大块头”仍需持续努力。
为此,湖州另辟蹊径,组建了招商特战队。一年多来,特战队频繁奔跑、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已成为湖州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尖兵”。据统计,2023年湖州备案3亿元以上项目207个、总投资1670.7亿元,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占比提升到70.6%。
除了主动作为,湖州在长三角区位中存在的交通短板也正在加速补齐。沪苏湖铁路轨道施工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今年底竣工。届时,沪苏湖高铁与商合杭高铁在此处交会,湖州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之心”,一个全新的高铁枢纽呼之欲出。
“湖州人是温柔风雅的,但湖州人的文化血液里却流淌着一份铮铮血性。这份血性是敢于拼搏,是家国天下,是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湖州市社科联主席谢占强说。
“不破不立。”从古至今,尚新成为湖州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品格。这也印证了湖州籍版画家赵延年的那句话:“湖州人的骨头是硬的。”
湖州市南浔古镇阳光明媚,游客乘坐摇橹船欣赏风景(2024年4月24日摄) 陆志鹏摄
尚新底气何来
舟行苕霅双溪上,人在苏杭两郡中。身处“江南腹心”,湖州一直是江南文化重要创造者和承载地之一。古往今来,湖州人尚新谋变、步履铿锵的底气和豪气从何而来?
缘于文脉悠悠的浸润。
江南总与富庶、风雅、开放、得风气之先等联系在一起。在江南文化从尚武至尚文、崇勇至崇教的演变中,湖州是世风移易的典型代表。
自南朝始,随着谢安、王羲之、柳恽等人来守吴兴,湖州的清远、清丽融入了风雅、典雅,奠定了湖州千年的文化发展基调。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等都曾在此为官,与湖州渊源深厚;湖州本土的曹不兴、张僧繇、燕文贵、赵孟頫、王蒙、吴昌硕等都是开宗立派的书画才俊……经典书画里的“湖州”印记,国内无出其右。
自唐至宋以后,崇尚文教成为湖州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尚新则成为湖州文化里的显著因子。以“明体达用”开风气之先的“湖学”的创立,对湖州影响至深。
“儒风盛于东南,自湖学始急于进取。”湖学分斋教法培养出来的湖州人富有科学精神,善治事。在浙江省社科联主席盛世豪眼里,“胡瑗创立的‘湖学’,开辟了江南儒学的新境界”。
千年文脉的浸润,不仅表现在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家、艺术家、藏书家、刻书家,更表现在思想界与科学界,儒学、天文学、农学、水利等各领域一流大师云集。
唐代至清末,湖州进士及第的才子超过1500人。近代以来,中国近现代史上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涌现了大批湖州学子,许多都成为共和国杰出的科技领军人物。在“两弹一星”元勋中,就有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三位湖州人。
缘于江南水土的滋养。
湖州地处天目山与太湖之间,西与南为山地丘陵,东与北为水乡平原,山、水、林、田、湖、草,诸要素齐全,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是农业生产的绝佳之所。加之地处江南中心位置,历代水利交通建设构筑了湖州四通八达的水运交通网络,让农产品拥有了巨大的海内外市场需求。
“湖州生产的蚕桑、茶叶、苎麻、果树、蔬菜、花卉、渔业等,本身就是奔着交易去的,都是典型的商品性农业。”谢占强说。
湖州沉淀出了“农”与“商”有机结合的“农商文化”,也奠定了衣食无忧鱼米之乡的繁华。颇有“另类”味道的“农商文化”,是湖州尊重自然、尊重规律、讲求科学的结果,也蕴含了湖州人不拘泥于世俗眼光的硬气。
历史上的湖州,引排水、种桑养蚕、丝织、渔业养殖、茶叶加工等农业生产技术,都处于同时代的领先水平。随着明清农商经济的兴盛,湖州文化进一步吸纳商业文化,使湖州人具有了更多的包容性,以至清乌程人沈垚发出了“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这一振聋发聩的论断。
缘于时代浩荡的召唤。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时代的演进中,创新对一个地区的巨大引领作用,湖州历史已给予了充分证明,也奠定了深厚的求变底蕴,并一直激励湖州不断弘扬这一份自信。
就比如在温润如玉的江南水乡里,和蓝箭航天的“硬核”相遇。
这家坐落于太湖南岸的企业,是国内一家具备先进液体燃料运载火箭研发能力的民企。其成功试发射了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实现了从“太湖”向“太空”的探索。在湖州,依托地理信息产业,打造地理信息小镇,进而实现“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西塞科学谷内,伴随着第一束质子的成功加速,西安交大-湖州中子科学实验室硼中子俘获治疗装置正式启动,标志着湖州乃至浙江大型三类医疗器械在研发制造上零的突破……科技创新大潮正涌动太湖南岸。
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洪湖鹏说:“全域创新、全员创新、全面创新,是湖州的城市自觉。湖州最紧迫的任务是创新,最大的底气也在于创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强市战略,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文脉悠悠、江南水土、时代浩荡,共同赋予了湖州文化浓郁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时代精神、独特的文化价值,而这正是湖州创新求索、超越自我、超越时代跨越千年而不竭的动力。
打一场“翻身仗”
穿透历史和现实,在星光璀璨的文化长河中,湖州文化中家国情怀、科学追求、创新突破、向新求新的因子令人感动和震撼。
进入新时代,湖州如何写好千古风流的“后半部”?深厚悠远的湖州文化奔涌不息,如何让它们走出历史文化的圈层,激荡起新的活力?湖州如何脱颖而出被世界看见?
时代之问,是留给湖州的考卷。
“不可否认,比照先民、前辈创造的辉煌,对照奋进当下、直面未来所要达到的预期,湖州文化工作还有很多短板和弱项。”谢占强说。
迈上新征程,当下的湖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重估文化价值、激发文化自信,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高质量赶超发展的硬支撑。
破题——
对于身处长三角“万亿级城市包围圈”中的湖州来说,要想在区域一体化浪潮中加速出圈、脱颖而出,避免被虹吸、被淹没、被遗忘,必须张扬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个性,拿出立得住的文化地标、叫得响的文艺精品、摸得到的文化气息。
在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里,湖州是不可缺席的存在,也必将是以文化伟力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存在”。
破圈——
走进小莲庄,看看当年吴冠中笔下的枯荷;走过嘉业藏书楼,感受湖州这方水土的文脉;走过张静江故居,拂过墙面感受指尖流淌的风韵;站在含山塔下,体会这支湖笔如何以书画为卷,惊艳世人……
更有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留下的下菰城遗址、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太湖溇港、世界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苏东坡游道场山发出“尚爱此山看不足”的感叹、赵孟頫管道升留下“你侬我侬”的爱情故事……
在湖州,历史遗存和故事比比皆是,这是一代又一代湖州人给予当下的宝贵传承。但一座“进了群”却“出不了圈”的城市,也必面临“配角”与“群演”的忧虑。
“我们有赵孟頫、吴昌硕这样一流的文化人物,但缺少苏东坡、李白这样的顶流;我们有德清、安吉、南浔这样叫得响的环湖州旅游圈,但中心城区反而沉寂。”谢占强说。
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就要进一步萃取深藏在湖州文化里的高明智慧、人文特质、进取精神和家国情怀,以文化自信力激发发展内驱力。
重估湖州文化时代价值,不仅要挖掘“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的风雅,也要激发“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的血性;不仅要传承“明体达用”的务实,也要弘扬“无中生有”的进取。
提能——
文化,蕴藏着“化人”“化天下”的变革力量。在谋求“浙北再崛起”的过程中,传承好、挖掘好、发扬好、运用好湖州深厚的文化资源,既是题中之义,也是重要手段。
实际上,湖州的文化张力正日益彰显:
今年2月,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在大会中国边会活动上,湖州作为中国唯一地市代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践作主旨演讲。湖州,正以全新的形象亮相世界;
2023年11月,湖州连续第二年成功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已然成为湖州最耀眼的城市新标签;
从南浔古镇到苕溪两岸,从天目山麓到太湖南岸,文化与山水互为基本,湖州正推进人文新湖州建设,厚植文化自信,擦亮“诗画江南·清远湖州”文化品牌,努力在中华文化版图、文博强省建设中重现湖州的人文历史荣光。
每年的11月1日是“湖州民营企业家节”,每周三常态化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邀请企业家为政府服务打分,让企业家成为湖州的“座上宾”。让为城市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站到前台,推动形成了企业家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
按照“一湾极化、两廊牵引、多区联动、全域美丽”的布局,湖州正在58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擘画“六个新湖州”的崭新画卷。
然而,对于湖州这样一座胸怀崛起之志的城市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
未来,湖州需要真正放大一座城的显性、隐性优势,找准胜券之所在、成为愿景中的自己。如此才能更好扛起“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新期望。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湖州,尚新破浪又一程。■
责任编辑:
网址:瞭望 | 尚新破浪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5782
相关内容
瞭望 | 尚新破浪瞭望 | 在把握艺术规律中开新局——从易德波与扬州评话说起
送别!林尚扬院士逝世
“影海书香”活动开幕,尚长荣、滕俊杰谈京剧艺术的“远方”
谷爱凌和马尔尚真的在一起了
瞭望丨生前预嘱缘何纠结
听到尚雯婕的这段话,真的特别的佩服
宫远徵难得的一次称呼他为宫尚角
靳尚一番言论,威后答应芈姝嫁给秦王
紧接着:远行的号角响起~宫尚角 宫远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