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杜甫、苏轼这样写“长大” | 四川历史名人说节气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 #生活知识# #历史文化#
原标题:今日立夏:杜甫、苏轼这样写“长大” | 四川历史名人说节气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一夜熏风吹春去,万物并秀迎夏来。”5月5日8时10分,迎来立夏节气。立夏,是象征夏季开始的节气。立夏之后,气温迅速升高,雨水明显增多,生命进入了旺盛的生长期,“万物至此皆长大”。
古人立夏诗,多谈到对春光流逝的不舍。但在这个立夏,我们想选取四川历史名人诗词中那些关于成长的片段,告别春天,纵情绽放。
告别春天
古人立夏诗,多谈到对春光流逝的不舍。贾岛的《三月晦日赠刘评事》中写下:“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今夜宁可熬个通宵,也不肯就此与春天作别。因为只要拂晓的钟声尚未敲响,那就仍然是春天。这首诗道出千百年来人们对于春天的留恋,流露出春光消逝的焦虑。
韦应物抒情:“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曹雪芹慨叹:“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王国维唏嘘:“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万物至此皆长大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春天万物复苏、萌芽;夏天万物迎来成长与壮大,是青春期的青少年,欣欣向荣。
杜甫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杜甫写下《江村》一诗,诗句中的“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是他悠然自得心情的写照,难得的这段安定生活给他带去满足和欣然,也为他后续创作提供更好的养分。此后杜甫漂泊蜀中,寄人篱下,写下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于后来迎来创作生涯的高潮。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苏轼刚刚调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那年初夏,他写下词作《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苏轼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苏轼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似乎总与相思、孤闷等愁情有关,但苏轼笔下的女主人公单纯、天真、无忧无虑,困了就睡,醒了就欣赏风景,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苏轼这种风格的词作,无疑给当时的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春日是良辰,夏日亦是佳期。让我们以最美的姿态,迎接这场夏日开幕式!
责任编辑:
网址:今日立夏:杜甫、苏轼这样写“长大” | 四川历史名人说节气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5177
相关内容
今日立夏:杜甫、苏轼这样写“长大” | 四川历史名人说节气文化中国行丨甲骨文“画”节气:立夏
立夏· 春意阑珊处 夏日款款来|岁时物语
戏说节气 | 立夏:花红柳绿好戏多
今日立夏!感受藏在古画里的浪漫立夏
彩绘节气·立夏丨春意藏 夏初长
立夏:挥别春天,谨祝夏安
立夏,就在今天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陆游《立夏》诗赏析
焦作市武陟县:多彩民俗迎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