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健脾过清明
芝麻糊滋补肝肾,但脾胃虚弱者不宜过量 #生活常识# #养生常识# #适宜食物#
春风拂面,细雨绵绵,清明节气悄然而至。清明时节气温回暖、雨水增多,自然界呈现“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特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闫新宇介绍,此时人体肝气旺盛,易出现肝火偏旺、脾胃虚弱等问题,养生需疏肝健脾、祛湿防病,同时调节情绪,避免“悲春”伤身。
“清明期间,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生冷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负担。”闫新宇说,可多吃山药、薏米、茯苓等健脾食材,搭配荠菜、菠菜等春季时令蔬菜,帮助清肝火。民间有清明吃青团的习俗,但青团黏腻难消化,建议搭配陈皮茶或山楂水助消化,老人、儿童浅尝辄止即可。
清明踏青是传统民俗。中医认为“动则生阳”,散步、放风筝等轻度运动可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缓解春季肝气郁结。此外,推荐练习太极拳或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招式,调和肝脾。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兼具节气和节日双重身份。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每逢清明,人们祭奠逝去的亲人,也以各种形式缅怀英烈。闫新宇介绍,清明祭扫,怀旧悼亡,有利于疏泄情志、消除不良情绪,但需遵循“哀而不伤”的原则,切勿悲伤过度。中医认为“悲伤肺,怒伤肝”,建议群众在祭奠后及时调整情绪,通过踏青赏花等户外活动感受自然生机、冲淡郁结,还可按压太冲穴,每日揉按3分钟,有助于疏肝理气。
“清明期间,过敏与湿气困脾是常见问题,表现为花粉过敏、湿疹频发,或出现头重身困、食欲不振。”闫新宇说,建议室内勤通风除湿,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增强脾胃运化;也可以用防风、荆芥煮水代茶饮,祛风除湿。如因食用冷食等引发肠胃不适,可艾灸中脘穴温中散寒;腹泻时可以煮苹果水(连皮带肉煮15分钟)收敛止泻。
(责编:邢郑、孙娜)作者:本报记者 王美华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疏肝健脾过清明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40740
相关内容
AIGC画清明:除了祭祖追思 古人过清明还有这些习俗诗意节令|清明:梨花风起正清明
《红楼梦》中的清明
微雨落清明,思念最绵长!25首清明诗词,你知道几首?
春寒渐退 清粥小菜话养生
永在的清明,永存的价值
温燥当令时节 6款健脾养肺食疗方请收下
别样清明
2024清明不一般,老人说是“早清明,挖坟草”,何意?还能上坟吗
读创诵读(清明)||《清明挂青》《任时光清明,任岁月静好》(作者:李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