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外籍院士谈中外文化交流:需要更多“摆渡人”

发布时间:2024-04-21 20:24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生活常识# #历史文化常识#

原标题:法兰西外籍院士谈中外文化交流:需要更多“摆渡人”

中新网杭州4月21日电 题:法兰西外籍院士谈中外文化交流:需要更多“摆渡人”

作者 王题题

“文化交流如同大运河与塞纳河的交汇,需要‘摆渡人’的辛勤付出和深入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两国间的长久交流与深刻理解。”在“与法兰西院士聊两河人文”分享会上,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法兰西外籍院士董强谈及中法文化交流时如此表示。

近日,一场主题为“与法兰西院士聊两河人文”的分享会在浙江杭州的运河画舫上拉开帷幕。活动吸引了中法学者以“中法文化交流”为纽带,从京杭大运河到塞纳河,在文学上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董强进行主题内容分享。主办方供图

在运河画舫上,董强抒发其对运河的怀旧之情。他介绍自己是老杭州人,从小就在水边长大,16岁时在北京大学求学,与法语结缘,之后又到法国深造12年,“可以说,是大运河的水将我引领到了塞纳河畔。”

同时,他还将河流的流动与翻译工作、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相提并论。他认为,大运河与塞纳河之间的文化交流,如同需要船只和“摆渡人”一样,翻译家便是其中的关键角色。而要建立起长期紧密的中法文化交流,则需要众多这样的“摆渡人”共同努力。

据悉,在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不乏这样的“摆渡人”。比如17世纪法国学者贝尼耶,他以拉丁文版本为底本翻译了最早的法文版《论语》,后来更被法国总统马克龙作为国礼赠予中国,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珍贵见证。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法国语言、文学、文化和中法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董强也致力于中法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他不仅翻译了最新版本的法文版《论语》,还策划了现代舞剧《西游记》。据其介绍,这部作品由法国音乐家作曲、中国舞者编舞并表演,即将在法国上演。

在他看来,作为翻译学者,他肩负着引领年轻一代、激发更多人投身翻译事业的使命。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作家的精彩故事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鸿沟,为更多人所认识和欣赏。因为文化交流如同大运河与塞纳河的交汇,需要“摆渡人”的辛勤付出和深入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两国间的长久交流与深刻理解。

如今,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日益增强。董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摆渡人”的行列中,为中外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完)

责任编辑:

网址:法兰西外籍院士谈中外文化交流:需要更多“摆渡人”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2964

相关内容

法兰西外籍院士谈中外文化交流:需要更多“摆渡人”
中外学者聚会杭州探究赵无极艺术之道
艺术为桥 福建宁德促中外文化交流交往
“小小演说家”讲述院士故事,传播“好声音”
故宫钟表藏品在英展出展现中西文化交流史
做中国文化驶向巴西的“摆渡人”——访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
中国叙事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办
祥龙献瑞-中外艺术家迎春送福走进联合国太极文化学会
他的作品是一首首有形的诗,让·卡尔多艺术作品展开展
“克莱登大学”被扒个底儿掉,“洋院士”不应止于神话塌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