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Ⅰ号”转入全面保护新阶段
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阶段,提供适合其年龄和兴趣的玩具和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生活常识# #育儿技巧#
原标题:“南海Ⅰ号”转入全面保护新阶段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南海Ⅰ号”沉船总体保护项目3日启动,标志着“南海Ⅰ号”全面保护发掘工作开展十周年之际,重心转入全面保护、研究阐释、活化利用、展览展示、学术交流新阶段。
“南海Ⅰ号”考古现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供图 来源:新华社
今年8月份,考古人员全面完成了“南海Ⅰ号”船舱文物提取工作。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包括各类陶瓷,金、银、铜、铁、铅、锡等金属器,竹木漆器、人类骨骼、海洋生物和其他陆生动植物等遗存,以及朱砂、玻璃等其他材料标本。其中瓷器最为大宗,囊括了当时大多数外销瓷窑址的产品,主要包括产自江西、福建和浙江以及广东窑口的陶瓷产品。铁质凝结物总重量超过130吨。
“船体轮廓的数字采集工作,为下一步船体永久支护胎架的制作提供了关键性数据。”“南海Ⅰ号”保护发掘项目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广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在项目启动活动上介绍,“目前,全面考古整理和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也正式列入日程,船体和各类考古出水文物在完成信息采集录入后也逐步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进行移交。”
海洋出水木质沉船保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大民介绍,“南海Ⅰ号”沉船即将进入船体及出水文物的长期保护、研究与修复过程,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船体以及出水文物病害还未根除,在未来几年里,要努力完成船体硫铁化合物和可溶盐的有效脱除、填充加固、脱水定型及复原安装等工作,并继续开展各类出水文物的深度清理、完全脱盐和保护修复工作,才能最终实现“南海Ⅰ号”船体和出水文物的长久、安全保存。
当天,考古队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移交了船体。据了解,在完成当前“南海Ⅰ号”长期支护建设后,明年将拆除陪伴船体多年的沉箱,让公众更近距离一睹船体真容。
国家文物局于2013年11月启动“南海Ⅰ号”全面保护发掘工作。10年来,“南海Ⅰ号”考古遵循“整体打捞、原址保护、就地展示”原则,打造了中国水下考古的行业标杆,为世界水下文化遗产的沉船总体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南海Ⅰ号”考古丰富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史料,向21世纪的世界展示了800年前国际海洋贸易的生动画卷。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社
责任编辑:
网址:“南海Ⅰ号”转入全面保护新阶段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2
相关内容
“南海Ⅰ号”转入全面保护新阶段活动预告丨“南海博学堂”4月活动日历
《环球时报》记者实地调查菲渔业乱象 谁是中国南海生态“杀手”?
两部门回应菲律宾南海挑衅言行
菲方称南海是真正的“燃爆点”,我使馆六问回击
南海某海域连训4天!多艘舰艇各型舰炮轮番开火,炮声隆隆
作家程嘉莹新书《泰兴号:东方的泰坦尼克》全国上市!书写东方的泰坦尼克传奇
美国男子假装跨性别转入女子监狱性侵:身高一米八七还留胡子,已被送回男子监狱
转入国际学校,我患上了“课间恐惧症”
保护玉石雕刻技艺 镇平检察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