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还能融入电音?这支广西乐队让全网上头……
将音乐融入日常活动,比如做家务时播放喜欢的歌曲,让任务变得更有趣。 #生活乐趣# #音乐#
原标题:山歌还能融入电音?这支广西乐队让全网上头……
在广西
山歌是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符号
又一年广西三月三踏歌而来
即日起,南国早报推出
“唱山歌,广西这届年轻人很ging”系列报道
走近喜欢山歌、爱唱山歌的青年一代
看他们如何用自己的方式
传承发展广西山歌文化
秀出最炫民族风~
“来吧,一起弹天琴,阿哥阿妹在这里,唱起山歌,美好祝福送给你,美酒佳肴款待你……”
当壮族山歌、天琴和流行音乐碰撞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近日,这首由崇左龙州本土乐队鼎叮组合创作的壮语歌曲《嘞呀》踏春而来,悠扬的旋律与朗朗上口的歌词让其“出圈”。
县城不大,音乐将他们聚在一起
鼎叮组合的6名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龙州壮族人,从小在这片土地上受到山歌、天琴的熏陶。70后至90后的他们尽管身处各行各业,但对音乐的热爱从未停息。
主唱陆庆聪说,以往的天琴弹唱在年轻人中的传唱度不高,抱着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天琴、传唱山歌的想法,他们尝试加入了流行元素。
▲身着壮族服饰的鼎叮组合。
“县城不大,爱音乐的我们常聚在一起。最初只是几个人陆续加入,临时在朋友的店里创作音乐。直到去年的天等霜降节,我们才正式确定组成乐队,开始演出。”陆庆聪说。
2023年10月,这支年轻的乐队正式组建起来。由于6人都有本职工作,还有成员需要兼顾家庭,他们只能利用下班后的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排练。
不断创新,传统与流行相结合
壮族人民天生爱唱歌,山歌嘹亮,无处不在,生命中的重要时刻,都有山歌见证。在壮族人口约占95%的“天琴故乡”龙州,天琴弹唱是一大特色。在壮语中,天琴被称之为“鼎叮”。
陆庆聪介绍,他们的组合中正好有一男一女两名天琴乐手,形成“两把天琴”,“鼎叮组合”的名称由此得来。
▲天琴乐手秦艳在排练中弹唱《嘞呀》。
山歌的曲调、口音与流行元素,如何结合、创作才能更利于传唱,成员们都要经过反复推敲与考量。例如,天琴与吉他、键盘这些乐器的音调不同,并且歌词采用壮语,新山歌既要让传统与流行元素巧妙结合,也要听起来朗朗上口。
天琴手马少刚也负责乐队的作曲,《嘞呀》中,Rap(说唱)与山歌的结合便出自他的创意。“我们传统的山歌曲调很长,而年轻人更喜欢有节奏感的音乐,我就想或许可以把Rap融入到山歌中,形成一种‘土洋土洋的’丰富感和强烈对比。”马少刚说,他们在寻找既能准确传情达意又能押韵的壮语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保留壮味,创作有“根”的新山歌
无论如何创新,鼎叮组合创作的基底仍是山歌与天琴。每次创作前,必做的事情便是到各地采风。
“我们不会凭空想象,只会在保留山歌原始壮味的基础上加入流行元素进行创新、改编,这样的新山歌是有‘根’的。”马少刚说,以《嘞呀》为例,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民俗活动中的村民早早到县城赶歌圩的热闹场景,为了押韵,采用了龙州霞秀口音的山歌调。
▲乐队在表演中。
鼎叮组合的成员们表示,未来他们将把不同口音、曲调的山歌与流行音乐碰撞,创作出更多不一样的新山歌,让更多的人听到天琴、爱上山歌。“我们现在正在创造一首歌,其中融入了电音元素,大家可以期待一下。”陆庆聪说。
乐队成员们说,龙州县对他们的新山歌创作给予了多方面支持。例如,龙州县文化馆给他们提供了排练场地,龙州县委宣传部为他们创建了展示的平台,这些支持让他们有信心将新山歌唱得更好、传得更远。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李慧子/文 王正茂(实习生) 王谰/图
来源:南国早报
责任编辑:
网址:山歌还能融入电音?这支广西乐队让全网上头……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1229
相关内容
山歌还能融入电音?这支广西乐队让全网上头……“千年非遗”泉州南音在当代焕发新生
畲族山歌传承人的幸福和烦恼
壮乡鼎叮组合:古乐新声流佳韵
2023广西文化热词回顾
广西“三月三” 春天的青年社交盛会
《起舞踏春来》系列作品拓展“广西有戏”品牌内涵
《翻滚吧!音浪!》创新模式破僵局,为音综注入新活力
广西凌云集中展示瑶族传统文化
当书籍走进直播间,越来越多优质好书通过抖音电商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