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重在心而不拘于形”
腊八节的由来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 #生活常识# #节日习俗#
原标题:清明祭祀“重在心而不拘于形”
清明,既是一个自然节气,又是一个唤醒家族记忆、重温家国情怀的重要节日。每到这个时节,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返乡祭祖、追思故人,表达“思时之敬”。如何在寄托哀思、慎终追远中感悟传统与现代文明,让传统节日更加富有时代内涵,成为当下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
古人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清明祭祀,举行一些祭拜,还是很有必要的,没有一定的形式,就没有祭祀的仪式感,也难以体现对先辈的尊敬和对生命的敬畏、珍惜。古人又云:“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可见,祭祀之要在于虔敬,而不在于祭品的厚薄。
清明祭祀,重在“心”而不拘泥于“形”。“心祭”远胜于“形祭”。所谓“心祭”,就是强调从内心来怀念逝去的亲人。比如,开家庭追思会、撰写纪念先人的文章、回忆先人的嘉言懿行等等。这种纪念,不仅体现了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也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近年来,我省不少地方纷纷推出“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的清明祭扫制度性安排。徐州、连云港等地陵园纷纷推出“鲜花换纸钱”服务,无烟陵园、“云祭扫”等模式渐成风尚;扬州等地践行生态葬,将亲人骨灰安葬于树下,人们共同种植树苗,寓意让生命在四季轮回中永生……这些“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的祭祀方式,同样可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引导公众从注重实物实地祭扫,逐步转到注重传承慎终追远文化本身,有助于新风尚的形成。
“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清明节扫墓既是对先人的追思和悼念,也是对生者的启迪和激励。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相比于形式,真情实感永远更重要。缅怀祭奠重于“心”轻于“形”,清明才能回归本义,清明节才能更“清明”。
责任编辑:
网址:清明祭祀“重在心而不拘于形”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0426
相关内容
清明祭祀“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理论随笔|清明节里话“清明”
老山骨灰堂“绿色祭扫”寄哀思,倡导“水溶祭祀”
清明:气清景明养心性
2024清明不一般,老人说是“早清明,挖坟草”,何意?还能上坟吗
浏阳大瑶镇:文明融入清明 乡风更扬新风
漯河民政发出倡议 弘扬时代新风文明祭祀
了不起的甲骨文丨当甲骨文邂逅“清明”
“上坟不插花,子孙没钱花”,清明上坟为啥要插花?要插什么花?
“新坟清明不过社,祖先高兴无灾祸”,今年哪一天是社?有何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