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莫言:妻子杜勤兰只上过两年学,却是他捧在手心里的女人

发布时间:2024-11-17 23:06

夫妻间的小恶作剧:在对方工作包里放只袜子,看他们发现时的惊讶表情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家居生活趣闻# #家庭日常搞笑#

说起莫言,人们往往会想到他的文学成就——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其实,自莫言于1981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之后,他便勤勤恳恳笔耕不辍,许多好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早在获诺贝尔奖之前,他所写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就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他也由此成为一名炙手可热的作家。

莫言的作品多以“中国农村”为题材,他将自己经历过的农村生活和见过的农村人民巧妙地剪裁进文章中,加之丰富、奇妙甚至是荒诞的想象,集中展现个人与时代的矛盾点,将特殊年代下中国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描绘出来。这么多年过去了,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莫言自身也增加了许多光环,可他的作品还是一如从前,平实深刻,犀利严密,充满对人性和社会的洞察。

作家往往通过文字与普罗大众交流,因此读者常常将文字反射出来的形象当成作者本人。当人们阅读莫言的文字时,总把他想象成一个不苟言笑、高深莫测的学者,可接触过他本人后,才发现他竟是一位那么平和、又那么有趣的普通人。2021年8月,莫言开通了新媒体平台,频繁与读者互动。他不但谈吐幽默,还十分接地气,直言“要向年轻人学习”,让读者认识了作家莫言在生活中的样子,更深深地喜爱上这个人。

莫言原名管谟业,“莫言”这个笔名取自他母亲对他的教诲——小时候他老爱乱说话,给家里带来许多麻烦,惹得母亲伤心难过,便暗暗下定决心少说话,多做事。在写书之前,他是一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买书,莫言便跑到乡亲家借书看。可不能白看呀。于是莫言帮人干活、推磨,通常是推一上午磨,看一下午书。只要有书可看,莫言就一点不觉得辛苦,还快乐得不知所以。因莫言爱书,在他参军入伍之际,母亲特意卖掉了自己的陪嫁首饰,给他买了一整套《中国通史整编》,由此可见他的“书虫”属性。

如果说,日复一日对书的渴求和追寻为作家莫言打好地基,那么艰苦节俭的成长环境则给了莫言文学上的灵魂。他坦言,在写作进入瓶颈期时,他会回到自己生活过的乡村,看着那些熟悉的生活场景,再回想自己的人生,便能重新获得力量——他感恩这样朴实的生活,也喜欢朴实的农民群体。这一份热爱不仅表现在他的文字中,也充斥着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莫言的妻子杜勤兰就是这类群体中的一个典型。农村长大的她只上了两年学,便到棉花厂工作。那时,莫言还是个默默无名的小伙子,读书读到五年级就辍学了。不过因为莫言热爱读书,他不仅当过小学老师,还担任了棉花厂出黑板报的职务。二人在朝夕相处中逐渐萌生出好感,慢慢便走到了一起。为了能和莫言通信,杜勤兰就在信纸上画画;为了能让杜勤兰看懂,莫言也跟着画画,这也可以说是专属于他们俩的浪漫了。本来门当户对的两人,因莫言逐渐成名开始显现出巨大的差距。杜勤兰内心也十分忐忑,深怕自己配不上丈夫,也怕别人因为自己的缘故而看轻丈夫。

但是,莫言对杜勤兰是始终如一的宠爱和体贴。他感念妻子为家庭的付出和牺牲,更感恩妻子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一个新的生命——他们的女儿管笑笑。莫言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最大的成就不是文学,而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莫言的坦然给了杜勤兰十足的底气和自信,她慢慢放下心结,全心全意地陪伴丈夫、照料家庭。

无论是文学中的莫言,还是生活中的莫言,都是那么的平实和可爱。相信有这样坚定生活信念的莫言,一定会在将来为我们带来更多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

网址:作家莫言:妻子杜勤兰只上过两年学,却是他捧在手心里的女人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01076

相关内容

被时光正好一家人沟通暖心到,你一直是我们捧在手心里的人
第一次以汉语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不是莫言,而是他
莫言:五年级辍学,因邻居家一天能吃三顿饺子,于是走上作家之路
莫言:获诺奖却被15名作家联名反对,他真的不配拿诺贝尔文学奖吗
莫言:作家独具个性的形象、思维,是 AI 无法替代的
莫言领奖时台下掌声和议论不停,他说出一句感言后,台下顿时安静
陈丹青为何说:没看过莫言的东西,但我知道他获诺奖和作品无关
莫言的作品入没入教材应不应该入?我看应该谁赞成谁反对?
莫言因写作风格遭人谩骂,著名画家称他获诺奖,是诺奖识时务而已
莫言文学艺术馆在山东高密启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