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恨红楼梦未完,天才女作家张爱玲为何如此感叹?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才横溢,被誉为‘才女’。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智慧小知识# #历史文化趣谈#
引言:记得初二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写到了张爱玲读《红楼梦》,说她五岁就能分辨出《红楼梦》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不是一个作者写的。后来读了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才知道那位作者神话了张爱玲。不过这句话对当时的我产生了极大触动,因为我已经十二三岁了,也看过《红楼梦》,但似乎并未发现这本书有什么问题。
年岁渐长,重读程本《红楼梦》,发现后四十回确实跟前八十回有所背离,如从八十一回起忽然把贾宝玉应试八股提上议程,此后描写了许多贾宝玉学习八股文的场面;又如黛玉、妙玉等人的结局似乎也存在一些问题,还有贾府用了那么长时间才破败竟然一转眼就复兴了。不过程本后四十回似乎也没糟糕到那种受万人指责的地步,至少比刘心武之类现代大家续写得要好。
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1977年,张爱玲将其系列红学论文集结为《红楼梦魇》出版,其中第一篇名为《红楼梦未完》。在《红楼梦未完》的开篇,张爱玲即这样写道: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地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续的。怪不得!也没深究。
这段话不仅贡献了“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这个金句,更是道出了张爱玲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渊源。张爱玲将《红楼梦未完》放在首位,可见她对程本后四十回的重视程度。在《红楼梦魇·自序》中,张爱玲即讲明了自己对后四十回的看法:《红楼梦》未完成还不要紧,坏在狗尾续貂成了附骨之疽;《红楼梦》被庸俗化了,而家喻户晓,与圣经在西方一样普及,因而影响了小说的主流与阅读趣味。
张爱玲的红楼研究虽不成体系,但重视细读文本及不同版本之间的对比,再加上她又是一个具有敏锐艺术感知力的文学创作者,故而对后四十回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其中关于后四十回为他人续笔的论证,可大致分为以下四大点:1.满汉问题;2.宝玉教育场景;3.艺术格调;4.贾府众人的结局。
限于篇幅,本文不一一列举及解读这四点,只讲其中一些较为天才的发现及过于武断的一些论述。在大脚小脚问题上,张爱玲表现出了敏锐的观察力:外藩买妾,两个宫人相看巧姐,“浑身上下一看,更又起身来,拉着巧姐的手又瞧了一遍,略坐了坐就走了”。只看手,不看脚,因为巧姐没裹脚。前八十回贾母看尤二姐的脚,是因为她是小脚。由此张爱玲认为曹雪芹有意识模糊作品中的满汉问题,不让读者去注意金陵十二钗是大脚还是小脚,但后四十回却有非常明显的满化倾向。只不过她证明后期满化倾向严重的几点却不足为信,即所谓“东省”是“东三省”,前八十回少用“屯”而后四十回多用“屯”,贾宝玉在第九十二回中称巧姐为“妞妞”。
此外张爱玲受曹贾互证思想影响颇深,特别喜欢将贾府与曹府联系在一起,如关于元妃之死:他是否太熟悉曹家的事,写到这里就像冲口而出,照实写下四十三岁?关于秦可卿之死,张爱玲也这样认为:续书者屡屡为贾府开脱罪责,他试图撇清秦氏与贾珍的乱伦之嫌。可见张爱玲并不认为高鹗是续书者,或者说高鹗之前还存在一位与曹家亲近的叙述者。
当然,张爱玲虽在序言中讲到“狗尾续貂如附骨之疽”,但在《红楼梦未完》中她却并未完全否定后四十回。如谈到结尾处贾宝玉拜别贾政时,张爱玲这样称赞道:确是神来之笔,意境很美……别钗赶考,辞父遥拜,这两场还有点催泪作用,至少比一切其他的《续红楼梦》高明。
可见张爱玲对后四十回虽存在一定偏见,但还未到完全否定的态度。但红学泰斗周汝昌,对后四十回持的却是完全否定的态度。
责任编辑:
网址:三恨红楼梦未完,天才女作家张爱玲为何如此感叹? https://www.ashwd.com/news/view/100922
相关内容
红楼梦该是什么样,胡玫和米三汉谁说了算?《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为何总感觉有点小家子气
林徽因怼她,张爱玲讽刺她,鲁迅也瞧不起她,他们为何看不惯冰心
被林徽因嘲讽,被张爱玲不屑,凭借爱的哲学,成为一代文豪
太惨了!《红楼梦》中,王熙凤死后,为何会被扔到乱葬岗?
三哥为何被称为莫三妹呢♂️ 电影
黄晓明为何与baby离婚,看完访谈后网友感叹:真相大白!
低语心中的秘密伤痕,续写未完的情愫
这三个拥抱为何都如此美妙?
《断魂小丑 3》为何如此惊心动魄?